推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向多维度、全方位拓展

       心脏手术中,一台进口支架和国产支架,价格相差一倍以上;一台进口CT的价格,从200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而国产的100多万元就可以买到……

       在人们持续关注的“看病贵”问题中,医疗器械的费用之高一直饱受诟病。

       目前我市二级以上医院的高端医疗器械,基本是进口或国内其他地区产品,极少使用本地产品。”1月19日,在徐州市医疗器械学会成立仪式上,会长王朝建说。

       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大规模使用进口产品,导致医疗器械使用价格虚高。

       “购买一台日本产的核磁设备需要1000多万元,每年还要签几十万的维修保证协议。要是不签,一旦设备坏了,几十块钱的零件可能要上千元维修费。”一名医务工作者透露,技术垄断导致很多进口医疗 器械从采购、使用到维修都需要支付高额费用,而这些费用最终要由患者买单,由此加剧了“看病贵”。

       “归根结底,在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领域,我们还没有形成有效生产力,资源未能有效配置。”王朝建说,我市多数医疗器械公司都只能在低端市场寻求生存,经营理念落后,科研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层次较低,创新能力弱,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占优势。

       而推进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经营和应用的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研产医”有效结合,集聚高校、医院、医疗器械工作者,共同提高本地医疗器械装备水平。

       王朝建介绍,目前徐州地区拥有大中专院校30多所、医疗机构400余家,医疗器械使用人员2万余人,医疗器械年采购额超过20亿元。本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100家,经营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医疗器械年销售额近16亿元。

       “我市高校学科门类设置齐全,医疗资源丰富,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企业多,适合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有效整合学研产医优势资源,构建起完整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推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向多维度、全方位拓展。”王朝建说。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的交界处,医疗辐射人群超过1亿,医疗市场资源和临床资源丰富,更是具备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优良基础。”市药监局副局长纪建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