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被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徐州精神专家提醒这些表现要警惕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之所以要说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的表现相对复杂,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鉴别时更需要注意。

  ◎病例

  两周前,东方人民医院精神四科科主任朱晶在门诊迎来了杜女士母女。

  据杜女士说,她的女儿今年刚刚20出头。因为家族中一直男孩子较多,从杜女士怀孕时全家人就都希望能生一个女孩。女儿出生后全家人都非常宠爱她,她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女儿从小就不像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不太听父母的话,稍大一些后就经常出现一些与父母长辈顶嘴这样的情况,当时未引起家人的重视,认为是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后慢慢就会好了。

  女儿上学后,一开始成绩尚可,后因年级的提高渐渐出现因为嫌解题麻烦而发脾气,拍桌打椅,将笔和书丢在地上,哭闹,通常在几十分钟后自行平息;与同学相处差,常因一些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争执,虽然有时会向同学道歉,称希望和同学们一起和睦相处,但往往过不了多久就又因为一些小矛盾起争执、向同学发脾气,甚至有过多次肢体冲突,虽无严重后果,但班上的同学为此都不太愿意与她接近,家长也因此类事件多次到学校解释道歉。

  杜女士说,女儿在家中情绪多变,高兴的时候能和家人说笑,说要考好大学,要为妈妈争气,读书到深夜,但转眼就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如一次因家人做的菜有些咸,女儿当即丢掉筷子,摔碗,家人教训了她几句,女儿更暴跳如雷,要死要活地吵闹,要离家出走。第二天她又觉得后悔,向家人道歉,说自己不对,不该发脾气。类似情况经常发生,常常是两日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家人均不堪其扰。

  中学毕业后,杜女士的女儿不愿意再上学。后来她找过多份工作,均干不长久,基本都是因为与同事频繁发生冲突及与顾客发生争执而被辞退,此后就不再工作,经常去酒吧和KTV,父母劝说不听。经常找父母要钱花,如不给,就会寻死觅活地哭闹,说自己的病就是缺少关爱引起的,父母不给她钱就是抛弃她了,她要报警、死在家里,让父母后悔一辈子等等。父母对其也无可奈何,只有给钱给物来息事宁人。

  最近,女儿因为谈恋爱的事情又与家人起了冲突。杜女士打电话给她,她破口大骂。后又出现了自伤行为。无奈之下,杜女士带她到医院求助。

  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

  朱晶主任接诊后经询问得知,该女孩自幼性格倔强、好胜。其父亲性格急躁,对其关心方式较粗暴,母亲性格内向,较敏感多疑,父母因性格不合经常争吵,患者10岁时父母离异。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后,朱晶主任分析说:总结来看,患者具有以下的特点:1、自幼性格倔强,好胜;2、自青春期后,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不稳定,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的人格模式日趋明显。具体表现为:高度冲动性,明显不适当的情绪不稳定和难以控制的发怒、人际关系模式紧张且不稳定。难以长久与人相处,反复争吵,反复和解。常有孤独,空虚无聊感,伴自伤行为。3、患者这种不良人格模式给其本人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带来诸多不良后果。4、患者上述不良的人格模式存在多年,没有明显的痊愈期,为非发作性病程。5、病程中从未出现过幻觉、妄想、思维逻辑结构方面的明显异常。无明显持续的情绪高涨和低落的表现。无难以理解的怪异行为。智力正常,远近记忆好,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最后,朱晶主任认定,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应考虑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之一。主要特征为高度冲动性,以情绪、人际领域的不稳定,有时伴有身份识别障碍,一定的自伤行为,持久的空虚感及厌倦感为特征。该病的可能病因包括:1、遗传因素:此类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2、心理社会因素:部分患者在童年期遭受过虐待、被忽视或者强行离开照料和爱护自己的亲人的经历。3、脑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此类患者脑结构功能不良。表现前额叶、眶额叶、海马和杏仁核体积减小,前额叶皮质在刺激下激活不足等。

  注意: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类似问题的区别

  朱晶主任提示说,作为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表演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双相障碍等的症状表现有些重叠,需要鉴别。

  1、与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相比,该患者表现得更愤怒、更冲动,对身份认识混乱,且具有持久的空虚无聊感。

  2、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相比,该患者更多地把攻击性行为转向自身,这明显有别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3、与依赖型人格障碍相比,该患者虽也有自动道歉,但并没有努力去迎合和屈从别人,且表现的情绪大多是以空虚和愤怒为主。

  4、患者经常有短暂的抑郁,担心被亲人、社会抛弃的,也有短暂的情绪兴奋样表现。但这些都是患者人格特征的一种构成成分,或是与外界刺激和一时的情绪冲动有关。患者缺乏双相障碍患者所表现的周期性兴奋,也无抑郁发作时那种持久的情绪低落、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对前途的无望无助感、亦无自责自罪感。

  朱晶表示,严重的边缘型人格者治疗相对困难。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对症处理,包括锂盐、抗抽搐药、纳曲酮、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患者的适应不良人格特质会明显妨碍对她的其他心理障碍的治疗过程。尽管还没有经验式的证据支持某种治疗可有效解决这类人格障碍带来的麻烦,但有丰富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及心理治疗师所做的长程心理治疗能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真诚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认识个性的缺陷所在,进而指出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变自己性格,适应社会。对于强烈的空虚感及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而导致的心理危机也可以及时予以干预,避免发生意外。

  对人格障碍患者有益的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分析和心理分析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认知分析治疗、人际间心理治疗、辩证行为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本期专家:朱晶,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精神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从事精神科、心理科临床工作,近年完成市级课题1项,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对女性精神障碍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女性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围产期及生理期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