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通讯员 祁伯祥) 9月龄男婴误食“泡大豆”生命垂危
儿童误吞异物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坚果、药物、利器、玩具等等都是孩子随处可见、随手可碰的“危险品”。近日,一名9个月大的患儿因误食玩具“泡大豆”造成肠梗阻,不得不进行手术。徐州儿童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祁伯祥主任提醒,儿童的很多“飞来横祸”,实则是“人祸”,劝诫家长一定要将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避免一切可以导致孩子受到伤害的因素!
9月龄男童误吞“泡大豆”,反复发烧呕吐
刚满9个月的桐桐(化名)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儿,聪明可爱的他已经学会在屋子里爬来爬去,也会自己拿东西吃了。而就在一天午后,悲剧发生了,由于家人的疏忽,好奇的桐桐爬到茶几旁,伸手拿起桌子上的玩具——“泡大豆”,塞进了嘴里。之后的几天,桐桐开始呕吐、腹胀、大便稀水样、腥臭量多、高烧不退、精神极差,甚至出现了休克的情况,情况紧急,家人火速将孩子送到市儿童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经急诊外科检查,腹部X线片提示存在肠道梗阻,肠腔、腹腔内大量积液,腹部超声提示桐桐的肠道中有一个“类圆形”物体。由于家长不能明确说出孩子的进食史,医生诊断“不全性肠梗阻”急诊收入外科重症监护室。由于发病时间较长,孩子肠道发生严重感染,肠腔及腹腔大量积液,出现了感染性合并失液性休克。在禁食、胃肠减压、扩容补液、抗感染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后,转入手术室手术。普外科医师手术中发现肠壁上广泛附着大量脓苔,并从下部肠道内取出一枚直径约2厘米的玩具异物——“泡大豆”!
泡大豆易吸水膨胀 堵塞肠腔造成肠梗阻
据了解,市面上很流行一种叫“泡大豆”的玩具,也被称为海洋宝宝。这种色彩鲜艳具有弹性的小球很容易被宝宝误以为糖果而误食。
海洋宝宝的主要成分是有害的化学物丙烯腈和丙烯酸酯,误食后不仅会导致宝宝中毒,还容易在消化系统内吸水膨胀,造成宝宝肠梗阻和肠粘连等。
状如大豆的小小异物怎么会造成肠梗阻呢?祁伯祥主任表示,“泡大豆”并不是一种普通的儿童玩具,将其放入水中会因慢慢吸入水分而逐渐变大且富有弹性,由原来的直径2毫米增至5厘米左右。该患儿在误食后,由于在消化道停留时间较长,吸收了较多的胃肠液,导致不断增大至堵塞肠腔造成肠梗阻并引发肠道及全身严重感染。
“小儿肠梗阻大多由于肠套叠、肠炎、肠粘连、肠扭转等原因造成,异物引起的肠梗阻并不少见。”祁主任表示,每年因为误食各种各样的异物发生肠道梗阻进而危及儿童生命安全的事例多有发生。要将孩子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避免一切容易吞服造成类似意外发生的物件。
避免接触“危险品”,误吞后不要强行催吐、取出
“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一切可以导致孩子伤害的因素,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接触坚果、药物、利器、玩具等存在危险的小物件,特别是体温计,使用前后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祁主任提醒说,误吞异物的种类繁多,根据以往病例来看,最常接触的花生和瓜子最为突出,还有常见的硬币和笔头、笔帽、钮扣、吊坠、电池、发卡、磁铁、药物、口香糖等都位列其中。
“孩子从四五个月大开始,便喜欢吮吸自己的小手。这实际上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用嘴巴来感知世界。这个过程也将持续到9-10月龄左右,他们会不断抓取东西放到嘴里,通过嘴唇来感知物体,寻求心理安慰,满足安全感。”祁主任指出,孩子们常常会将一些明明不能吃的东西放进嘴里,从而造成吞咽下的后果。家长切莫让孩子拿着一些“小玩意”玩,更不能在孩子嘴中含有东西的时候逗他或者让其哭泣,这样很容易致使异物吞入消化道或吸入气道,造成“人祸”。
如何预防异物吞入或吸入?祁主任反复提醒家长应注意以下要点:在照顾孩子时,不让孩子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也不要将小东西放在身边;在孩子玩玩具前,要先检查是否有零部件松散易脱落的情况;尽量将食物切小切碎让孩子食用;进食时应避免嬉笑、讲话、打闹或行走、跑步。
一旦误咽异物,家长不应过于慌张。祁主任指出,家长首先应为孩子清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或食管内的异物挖出来,应该立即就医。可以自学海姆立克方法自救。如果情况万分紧急,发现孩子呼吸极度困难,可以将堵塞咽喉部的异物想法取出,如果发现不能取出,可以将异物向下捣入气管内,有可能挽救孩子一命。
桐桐是幸运的,经过儿童医院所有医务人员的及时正确的诊治,特别是外科重症监护室及普外科医生的精湛医术,正确及时的抢救,孩子顺利康复,完全痊愈出院。但祁主任也提醒所有家长,及时有效地诊治是抢救的关键,希望此事能够提醒家长,尽量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