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就诊率低 冬季高发要警惕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今天是世界慢阻肺日,在我国,慢阻肺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245成年人群进行调查, 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

  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的呼吸科门诊处了解到,令人遗憾的是,慢阻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门诊的就诊率很低。很多患者都等到“走平路”都气喘吁吁了,才前往医院就医,往往已进入中晚期,肺功能已明显受损。

  目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但是公众的知晓率却不高,不少人不知道慢阻肺到底是什么?

  据徐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专家李若然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就是慢阻肺,是一组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阻塞性的疾病,怎么理解持续气流呢?李若然打了个比方,一条马路一分钟最多可以过5辆车,正常情况下可以顺利行驶,当需要过10辆车的时候,自然就会发生堵塞。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刘向群告诉记者,“咳”、“痰”、“喘”是慢阻肺的三大症状。首先是“咳”,咳嗽通常是首发症状,往往连续数年,由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其次是“痰”,咳嗽和咳痰往往相互伴随,起初痰量少,部分患者在清晨痰量较多;最后是“喘”,气促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并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

  此外,慢阻肺患者在这些症状的基础上,病情是逐年加重的,而且病情存在冬轻夏重的特点。

  记者从我市多家医院的呼吸科门诊处了解到,慢阻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门诊的就诊率很低。

  “正常情况下,来医院急诊的患者应该呈正金字塔形,轻度慢阻肺人群最多,重度慢阻肺患者最少,但现实是,前来就诊的患者呈倒金字塔形,前来就诊的重度慢阻肺患者最多,不少患者连平地走路都喘才想到就诊。”李若然告诉记者。

  除了就诊率低,前来就诊的患者常常没有接受连续的规律治疗,慢阻肺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不少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才来医院,接受一定治疗进入稳定期后就觉得自己好了,不再接受治疗,“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他们需要接受连续的治疗,我们会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为A—D四类,每类的患者对应的治疗方法不一,有些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才能延缓疾病进程。”

  此外,门诊时,不少慢阻肺患者一听说要使用激素就连忙抗拒,“这也是一个误区。”李若然解释说,激素对于慢阻肺患者是很有效的,而且使用的是吸入式激素,剂量小,只针对肺部,对肝肾等部位几乎没有影响。有些患者宁愿使用本地的一些“土药房”,也不愿意使用激素,这是观念上的误区。

  因为寒冷的天气,冬季市民更容易感冒、气管发炎等,因此冬季是慢阻肺的高发季节,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呢?

  李若然建议,除了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感冒、肺炎的发生,市民还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全身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等;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等。在饮食方面,要控制体重,同时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卡摄人,以免产生过多二氧化碳。

  “其中,慢阻肺患者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呼吸功能锻炼,长期坚持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助于体内CO2的排出。”李若然告诉记者,患者在进行复试呼吸训练时,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静息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阔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以增进肺泡通气量。呼吸频率7~8次/min。反复训练,10~20min/次。熟练后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觉的呼吸习惯。缩唇呼吸训练是指患者吸气时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口缩唇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慢阻肺,需不需要去医院筛查,李若然提供了一些自我诊断标准。年龄大于40岁,因为慢阻肺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经常或每天咳嗽数次、经常有痰、比同龄人更容易感觉气短;现在或曾经经常吸烟;常常待在较差的环境、接触粉尘者。如果符合上面的条件,那就要小心了,应该向医生进一步咨询。

  到了医院,肺功能检测是诊断慢阻肺的标准,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慢性气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做肺功能检查,只需按照医生指导,按照不同的测试项目,采用不同的呼吸方式在仪器中做“呼吸”,无痛苦性,即可发现早、中期慢阻肺,还可及时发现哮喘等疾病。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