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通讯员 杨焱 黄玉梅 张雪园) 警惕国民健康杀手健康护“心”,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为“世界心脏日”。
上个周日,你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休息日吗?它可是第18个一年一度的世界心脏日。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醒人们重视,世界心脏联盟确定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
从你出生,心脏就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可以说是身体的发动机。然而,心血管疾病却严重威胁着大家的健康和生命。先看一组数据,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刚刚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SCD)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
徐州市心内科专家解读,关于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如何预防?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
近年来,网上猝死的新闻每隔几天便会出现,网友们已见怪不怪。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刚刚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每年我国心源性猝死(SCD)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 而其中60%以上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患者不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抢救治疗。
据徐州市一院心内科专家梁毅介绍,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性猝死具有胸痛、气促、乏力、软弱、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呼吸困难、突发心悸、眩晕、意识丧失常、抽搐等症状,发病特点为突发性,迅速性,高致死率。而心脏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炎、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那么,猝死可以预知吗?梁毅表示,对于很多猝死患者家属的回忆总结看,猝死者病发前数天乃至数月可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疲惫、心悸、肩膀疼等不典型症状,也有的毫无症状,有的人活动剧烈时会伴有心慌、气短,而以前没有胃病的老年人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等症状。
“其中,胸痛、心慌是猝死的重要征兆,这种痛往往‘闷闷的’,且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根本说不清到底哪疼。”梁毅提醒说。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要小觑病毒性心肌炎引发的心源性猝死。特别是在感冒高发季节,20岁左右的青年最易中招。由于心肌炎早期很难与感冒区分开,所以感冒不能久拖不理。建议到医院检查心电图、心脏B超及心肌损害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有条件的还可做病毒分离或抗体测定。一旦确诊为心肌炎,应积极治疗。
心源性猝死越来越年轻化
“我们国家这个心血管疾病发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在我们这里也会经常见到20到30岁的年轻人也会得心梗, 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梁毅说。
其实,这类情况的出现都跟生活当中的坏习惯息息相关,年轻人吸烟喝酒、熬夜,压力变大等等都有可能引发心脏疾病。
梁毅指出,尤其是中青年群体,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不可避免地加班熬夜和饮食不规律。而从养生角度来讲,晚上11点到凌晨这段时间,是肝脏代谢的重要阶段。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而引发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血黏稠度增加。因此,长期熬夜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高于正常人。
“曾有资料显示,像医生、媒体、倒夜班等职业的人猝死的几率更大,这就和工作强度大、节凑快有很大关系,心脏一直高速运转,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长了,自然会发生紊乱。”梁毅解释说,再加上,“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的应酬饭局,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血管的负担(血管内脂肪堆积);诸如抽烟、喝大酒等不良习惯,也都增加了冠心病风险。
因此,梁毅建议说,年轻人要少吃油腻的东西,适当的锻炼身体,尽量的给自己减轻压力。心脏的血管一旦堵塞之后,那么心肌在数小时之内就慢慢坏死,坏死的面积越大,可能病人预后越差。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要进行筛查,早预防
这是一个悲剧。
53岁的刘先生因为心脏不舒服来医院就医,经过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堵塞严重,因为病情危急,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但是刘先生认为自己就是偶然胸痛,没什么大不了的,不需要住院,执意要回家。
一段时间后,医生遇到刘先生的家属,才得知刘先生在家里发生了猝死,已经走了。
“像这样的悲剧,我们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劝导,怎么解释,因为症状不明显,总是不能引起一些病人的重视,从而发生这样的悲剧。”梁毅惋惜地说道,国民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认识,远远不够。
这也表现在心血管疾病高危筛查率低、“三高”知晓率低、控制达标率低、高危人群用药率低。
《2016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指出,做好心血管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危险分层,建议通过危险因素筛查,锁定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目标人群是具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急性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人群,其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二级预防目标是对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减少疾病复发的危险、减少并发症和提高长期生存率;其中,首次心血管病急性发作常常来不及得到救治,心血管病导致的早死主要发生于一级预防人群。因此,一级预防是重点。
“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公众心血管风险高危筛查的意识。”梁毅强调说,首先要开展对大众的防治知识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心血管病风险。其次是推广高危筛查管理模式,鼓励患者门诊就诊时进行常规心血管病风险筛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心血管病风险,并提升大众对于管理风险的认知水平。
那么,哪些人群是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呢?梁毅说:“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或超过55岁的绝经后女性,如果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和吸烟有这些项中的三项以上危险因素,就是心血管风险的高危人群,这些高危人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如果发现自己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该做哪些筛查呢?
对此,梁毅介绍说,常规的心血管病风险筛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等。
门诊时,不少病人前来咨询,自己通过检查发现了斑块怎么办?对此,梁毅表示,如果斑块增大,或者破裂,就会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的发生等,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同时,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监测斑块的大小。
放松,再放松,让心脏歇歇吧
“我们很爱惜自己的车子,跑了多少公里就会为自己的爱车做保养、维修。其实,我们的心脏同样也是需要呵护的。”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专家韩冰介绍,以一个正常成人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每小时心跳次数为4500次,每日跳108000次,每一年心跳次数为39420000次;以某地区人均寿命73岁计算,一生心跳次数为2877660000次,即二十八亿七千七百六十六万次。“心脏的忙碌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心脏,让它劳逸结合,平安一生。”
而现代人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使得心脏一直处于高度运转中,不能得到休息,时间长了,自然会出现问题。再加上身边的胖子多了,血压、血脂、血糖升高的人多了,心脏出毛病的人也多了,被心脏病夺去宝贵生命的人更是越来越多……
那么,如何呵护我们的心脏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韩冰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要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自己是否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害心脏的疾病。一旦发现血压、血脂或血糖升高,应及时就诊,找医生帮忙采取措施,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以减轻或消除对心脏的损害。
第二,要控制体重,通过“管住嘴,迈开腿”等积极有效措施,尽快地把超标的体重减下来,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第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就要改掉一些不良嗜好和习惯,如熬夜打牌、吃宵夜、烟酒过度等等,从而减少诱发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时刻牢记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四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态平和。
对于已经存在心脏疾病的患者应坚持服药,定期复诊,按医嘱调整方案,切莫擅自停药,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酿成悲剧。
而对于频频中招的年轻人,韩冰呼吁,一定要学会放松,可以用慢走、瑜伽等任何可以让自己身心放松的方式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不少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即使是下班或者休息日,仍然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而不能完全放松,而当人紧张时,心跳一定是加快的,心脏也会累啊,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放松。”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