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让每个孩子最为期盼的暑假来了,而家长们却开始担忧孩子的安全。路上的汽车、电动车,孩子们的自行车、滑板车,家里的防盗窗、玻璃门、搅拌机,甚至是椅子、各种有孔洞的物件等,都有可能成为伤害儿童的“元凶”。
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然成为中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而每年暑假,都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暑期已经到来,家长们应该警惕起来,让不安分的孩子们安安稳稳地长大成人。
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消除安全隐患,掌握哪些基础的急救知识,来保障儿童安全?我市创伤骨科专家、急诊专家们介绍了几类高发的儿童意外伤害类型,提醒家长注意。
刚刚发生的意外
事件一:和同学打闹 滑倒后致肘关节完全脱位
李兴(化名)今年10岁,在新沂上小学五年级,在上周领成绩单回来的路上,想到已经到来的暑假,兴奋不已,和同学追逐打闹起来,一不小心,滑倒摔伤了。
由于李兴是个小胖墩,虽然只有10岁,但是已经有100多斤了,滑倒后的他疼得立马就受不了,胳膊也不能动了,在被送往急诊后,多家医院表示,情况比较严重,建议去上海治疗,但是身份证遗失的父母又不能买火车票。
李兴接着被送往徐州市儿童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秦海辉表示,李兴的肘关节完全脱位,超过24小时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引发并发症,甚至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
经过手术治疗,李兴已经得到了恢复。
据秦海辉介绍,擦伤、韧带受伤、骨折和关节脱位成为暑假孩子们多发的意外伤害,车祸是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儿童交通伤害是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平均每天97名15岁以下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受伤甚至死亡。
●支招:先用树枝、纸盒子等物品暂时固定受伤部位
对于发生车祸、摔倒等造成的骨折和关节脱位等情况,秦海辉建议,家长们首先要用树枝、纸盒等身边物品对孩子受伤的部位进行固定,也就是制作一个简易的制动装置,以防移动等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门诊中,有一些脚受伤的孩子居然还是走路过来看病的,对于受伤部位来说,无疑是加大了对它的刺激和损伤,所以,不管是手臂、髋关节,还是脚等部位,受伤后就不要随意地移动孩子了,小心引起进一步错位或者出血。”秦海辉建议说,如果孩子并不是特别疼痛,此时可以先让其选择舒服的姿势休息,并在受伤处盖上一层布,在受伤后的24-48个小时内每隔2-3个小时对受伤部位用冰袋进行冷敷(20-30分钟)。并用几个枕头将受伤的部位抬高,最好要高于心脏位置,以减少血液聚集到伤处,减少肿胀,并尽快送医院治疗。
事件二:家长不在家,5岁男童从5楼坠落
近日,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坠落的5岁男童。
据家长介绍,由于临时有事情,就把5岁的壮壮(化名)独自一人留在家里了,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壮壮竟然从5楼的窗户掉了下来。
徐州市儿童医院创伤骨科专家高强告诉记者,经过检查,壮壮的大腿、小腿、下颌骨等全身一共发生了六处骨折,情况比较危险,他们对壮壮进行了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加快恢复时间。
据了解,跌落是0—14岁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非致死性伤害的首要原因,36%的意外伤害是由意外跌落引起的。而0—4岁的幼儿更易摔落,因为幼儿的头盖骨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并且重心点较高,所以比成人更容易跌落而导致头部受伤。头部受伤易发生死亡和对幼儿产生严重的伤害,如引起智力和其它功能的障碍等。婴儿从成人的膝盖上跌落,也可能会引起脑震荡、头骨破裂或颅内出血等。
●支招:窗户和阳台是防范重点
“许多跌落都是婴幼儿从窗户或阳台上跌落而导致死亡或严重摔伤。当孩子从窗户或阳台上跌下时,会重重地撞到水泥地或尖利的物体上。”高强告诉记者。
对此,高强建议,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如果家里小孩比较小,窗户边要没有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家具,同时,窗户上装一定高度的栏杆;窗户要保持关闭或开一定的宽度,使得儿童不能爬出去。
家长应防范这几类意外伤害
1.防烫伤
刚刚烧开的水壶、装着开水的杯子、厨房的热油、饮水机的热水龙头、爸爸的打火机、厨房的煤气炉……到处都隐藏着让安全意识薄弱的孩子烫伤的隐患,伤口处理不好,宝宝不仅会哭闹难受,严重的话皮肤会长水泡甚至溃烂。
据统计, 意外烫伤是发生在家中比例最高的伤害,77%的儿童意外烫伤是发生在家里的。并且烫伤随着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1-4 岁是烫伤的多发年龄段。
●支招:烫伤部位沖淋15-20分钟
对此,徐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峰建议,如果情况一发生,家长们应立即让孩子远离热源,用干净、流动、有凉意的水对烫伤、烧伤的地方冲淋,时间是15-20分钟,冲到疼痛感消失为止。如果疼痛感依旧存在,则根据疼痛程度考虑是否前往医院就医。
如果烫伤的地方没有办法冲淋,如面部烧伤,家长们可用冷湿的毛巾覆盖,每隔1到2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最好能在毛巾上面放一块冰块,以保证毛巾持续降温,也有助于及时散热。冷却好了之后,孩子应穿上宽松、干净的衣物覆盖在烫伤局部,以免细菌侵入感染。如果烫伤程度严重,则应马上送医院就医。
在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将幼儿单独留在卫生间;澡盆里要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冷水和热水大人要用手先试后再给幼儿用;给婴儿洗澡时,考虑到婴儿体温与大人手掌温度有很大差异,婴儿比成人怕热,对寒冷的耐受性好,水温要在38℃左右;点火器具(如:打火机、火柴)要锁在抽屉中。
2.防意外窒息
据了解,2-7岁的孩子最喜欢吞食异物,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各种物品都非常好奇,喜欢用嘴去探究奥秘。玩具的小部件、地板上掉落的奇奇怪怪的小东西都有可能被放入娃的口中。还有,吃东西(尤其是果冻等等会用力吸的食物)也会让馋嘴的孩子一下子噎住导致窒息。一旦发生,孩子往往以拇指和食指掐住自己的脖子,不能说话,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这时父母或看护人应立即拨打求救电话,同时在家中进行急救。
●支招:儿童腹部快速推挤法
如果发现孩子吞了奇怪的东西,朱峰建议,家长们不要大声吼叫以免让孩子情绪更波动,也不要试图为让孩子排便而大量喂水或者食物,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在吞食了硬币之类的异物后,一般是没办法自行排出体外的,必须送到医院去。
家长们要站在或跪在儿童的后方,将一只拳头的大拇指侧面顶向肚脐上方,另一只手抓住该拳头向上、向内快速按压,可以连续做几次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孩子昏迷没有反应。对于不满1周岁的婴儿,上述方法有可能损伤腹部器官。而应让婴儿俯卧在你的前臂上,手臂向下倾斜,或坐下将前臂搁在一条大腿上,使小儿的头部低于身体,紧紧支撑住下巴从而固定头部,注意不要压迫到喉部软组织,用另一只手的掌根迅速、平稳地拍打婴儿背部肩胛骨之间5次。如果异物还没有排出,将孩子转为仰卧,保证头低于躯干,在两乳头连线下方一横指处给予最多5次的胸部快速按压,每次大约1秒钟,每次按压都好像要制造足以排出异物的“人工咳嗽”。
若异物吸入气道后小儿还能呼吸、讲话、发声,并正在咳嗽,应鼓励他用力咳嗽,也许可以咳出堵塞物,但应留心观察。
如果梗阻物咳出或取出后,孩子仍然没有呼吸,必须立刻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而且要一直坚持到救援人员到来或孩子出现自主呼吸为止。
3.防被动物咬伤
随着家庭宠物的增加,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合遛狗的人群越来越多,孩子们天性喜欢动物,但是,在与动物玩耍的时候,孩子们也容易因为错误判断动物的情绪,反而更加惹怒了动物。
●支招:不要有侥幸心理,并尽快送到医院
如果孩子被咬伤,朱峰建议,家长们第一时间要安抚受伤的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肯定吓坏了,随后应立即使用肥皂彻底清洗被咬伤的伤口,以减少感染风险,然后隔着纱布进行冷敷,并尽快送到医院。千万不要抱着洗一洗就好的心理,孩子的抵抗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因此一旦被咬伤之后,都要尽早送至医院做检查,查看是否有破伤风的危险或者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4.防触电
生活中,年龄较小的宝宝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玩弄通电中的破损的电线或插头,或者孩子在外面玩耍时,看到裸露的电线或者有问题的电线杆等等。
●支招:一定先切断电源
朱峰强调说,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触电,千万不要去拉触电的孩子或电线。冷静,一定要冷静,先迅速切断电源,否则只会惹祸上身,救不了孩子还把自己搭进去。最重要的就是在接触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关掉电源,关不了的话,就用厚而干的衣服、木棒或用干毛巾绕在孩子脚上,然后推开或拖开孩子。远离电源之后,务必尽快送孩子到通风较好的地方,并尽快送到医院。
生活中,触电应以预防为主。教育儿童不要玩弄电器,尤其不要湿手触摸电源、电器等。定期检查电器装置。发现电线断落处不可走近,应及时修理。避免在靠近电线处放风筝,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在野外行走。
5.防异物刺伤
由于孩子们的皮肤比较脆弱,很容易在玩耍的时候,被玩具一些尖锐的物件刺伤,或者摔跤时地上的石子卡进了皮肤,也是可怕。
●支招:不要勉强地取出或移动异物
首先,要尽快用镊子取出容易夹住的小物体,如果是不容易取出的小物体,或物体过大,或是插入过深,则需要求助医生或通知120急救中心,千万不要勉强地取出或移动这些物体。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用绑带固定物体防止它旋转、活动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然后可以用干净的水来给孩子冲洗伤口。有些时候穿刺的物体虽然已经取出,但是其实已经造成了内出血,甚至感染。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