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昨日,记者从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获悉,近段时间,该科室接连参与救治三位因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抗凝、抗栓、抗血小板药物导致脑出血的患者。专家提醒,此类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患者一定要听从医嘱、注意监测,让医生根据其病情适时调整药物剂量,有效防止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昨日下午,记者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见到了该科室主任张鲁勤,提及她近段时间收治的三位脑出血患者,她叹了口气,“这些患者若能够谨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监测,是不会出现脑出血症状的,坏就坏在他们要么觉得监测太多麻烦,要么自以为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张主任表示,王大姐(化名)是她的一名老患者,该患者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但4年多来,不管怎么给这位患者解释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私自停药,但该患者就是不听,常常私自停药,并使用保健品来代替药物。
“前段时间的一天晚上,王大姐不仅出现了头疼症状,而且呕吐不止,紧急被家人送往医院。”张主任表示,检查结果发现,王大姐当时的血小板已经少到几乎监测不出来了,要知道正常人的血小板是(100-300)×109个/L。为此,医生连忙为其输了血小板。第二天,李女士脑部CT显示,其硬膜下出血和颅内小血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
“事实上,因不遵医嘱,造成脑出血的患者还是比较常见的。”张主任表示。
记者了解到,另外两位患者中,一位是因为出现房颤,且尿酸较高,社区医院医生为其开了抗凝药物“华法林”,患者半年前,服用剂量较少,而且谨遵医嘱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但近一个月,患者药物剂量增加,但因嫌监测太过麻烦,就没有及时去医院,结果造成脑出血并出现昏迷,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
张主任表示,第三位患者是在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服用抗血小板复合制剂:阿司匹林和波立维,但由于患者未发现其有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瘤,再加上患者不注意监测,结果造成动脉瘤破裂致使脑出血。
“好在,三位患者发病时,都及时被家人发现,并送往医院,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张主任表示。
提醒 抗凝、抗栓及抗血小板药物是把“双刃剑”
张主任表示,抗凝、抗栓、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不合理、不规范使用,将增加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风险的发生。
张主任告诉记者,一个患者如果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那么,诱发脑出血的概率进一步增加,因此,医生都会提醒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监测,以便医生适时调整药物剂量,特别是剂量增加后的3-5天,更应到医院进行监测。
“到医院后,医生会为其检测一个‘国际标准化比值’,即inr。”张主任表示,“如果没有吃抗血小板药物,仅仅吃了华法林(单独瓣膜病、肺栓塞患者),那inr要控制在2-3之间,小于2,则表明抗凝控制得不好、可能再度形成血栓。大于3,就表明出血的风险会增加。”
如果患者伴有冠心病,就需要同时吃阿司匹林、波立维。这种情况下,患者的inr就要控制得低一点,最好能在2左右,最高不超过2.5,以免增大脑出血风险。一般来说,服用华法林的患者,3-5天左右就要检测一次inr,因为医生需要依据数值经常调整剂量,在调整期,必须坚持3-5天来检查一次。等到inr数值能一直稳定在2-3之间后,来医院复查的频率可以调整为一月一次。
张主任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老年患者是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的高危人群,即使在抗凝治疗的范围内,也易发生出血。所以老年人应从小剂量开始,年龄大于75岁以上患者达到抗凝目标需要的剂量比年轻人低约1mg。发生在inr<3.0时的出血,通常与潜在的胃肠道和泌尿道疾病相关。
支招 按照说明使用危险几率还是很小的
“若从大类来分,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多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张主任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药物尽管可能带来出血,但只要按照说明使用,发生的危险几率还是很小的。
阿司匹林: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虽然有不良反应,但一般可通过保护肠胃黏膜、监测血液系统变化来避免。
氯吡格雷:是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多用于心脏支架手术后,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其中药物支架手术后的患者通常要使用9-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其优点是对肠胃道的刺激小,不易出现胃肠道副作用。但价格较贵,缺乏常年使用的经验,多用于不耐受阿司匹林和对阿司匹林耐受的患者。而对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危患者,可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药,但最好不要长期使用。
肝素:可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同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特点是起效快,作用直接可靠,是血栓性疾病急性发作的首选。但也存在出血的风险,不适合长期使用。
华法林:可用于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它抗血栓的疗效比较肯定,但出血风险高,尤其是老年人,所以需要长期监测凝血功能,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
张主任指出,虽然抗凝药物使用存在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有堵塞风险的病人,不能因为害怕脑出血而拒绝使用这些药物。事实上,这类药物已经经过数十年临床验证是具有显著治疗效果的,但病人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正确、规范用药,千万不能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更改药物种类,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还要注意的是,在服用抗凝剂的同时若还服用其他药物,需要注意药物之间药性的拮抗或叠加,特别是服用中药时尤需慎重,因为中药里常含有许多活血化瘀的成分,会增加脑出血的危险。
张主任表示,万一“中招”了,病人应积极就医、暂停活血药物,必要时手术治疗,之后医生会酌情控制药物剂量。同时,应积极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还可以考虑高压氧、针灸、理疗、推拿等综合康复手段,促进病人各方面功能的全面恢复,重新回归家庭或社会。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