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吃肉太少且头晕眼花 患上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病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有句老话叫“有钱难买老来瘦”。所以,很多老年人在饮食方面就特别注意,尤其是对肉类食品,控制得比较严格。

  但凡事过犹不及。吃肉类食物太少,也会引发问题。比如,一种名叫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就和吃肉太少有关,这个病还有一个名字叫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病

  72岁的张老太太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而且还比较棘手。

  头晕眼花,走路不稳,原来是一种维生素偏低

  张老太太平时有胃病,所以在饮食上就比较注意。加上她听说吃含脂肪高的肉类食物过多,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张老太太在吃饭上就特别注意。

  秉承着多吃素、少吃肉的观点,张老太太平时以素菜为主,鸡鱼肉蛋很少吃。对此,张老太太挺自豪,自己觉得保养得不错。

  但这几天老太太觉得时不时地头晕眼花,走路不稳,有时两条腿都发麻,走路就像踩在棉花上。

  这下,张老太太紧张了:我这会不会是得了脑血管病?她同时还很疑惑:我在饮食上这么注意,怎么还会得血管病?

  随后,家里人带着张老太太去了医院。头部MR显示,张老太太没有脑梗塞和脑出血,也没有长肿瘤。既然如此,张老太太头晕眼花的症状又是怎么回事?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医师张侠给张老太仔细检查发现,张老太太的闭目难立征阳性,一查血,张老太太的血维生素B12偏低。张侠给出了结论:张老太太是得了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这种病,而且与平时进食动物类食品少有关。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发病早期患者走路有“踩棉花”的感觉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又名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病,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张侠介绍说,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男女皆可患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主要在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发生缓慢进展的退行性变。临床上呈现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深感觉障碍及周围神经损害的体征,并常伴以恶性贫血和无胃酸。男女均可累及。有文献报道20~70岁均可患病。我国多为散发病例。

  张侠介绍了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

  1、症状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早期常有苍白、倦怠、贫血表现和消化不良等。病史初期手足末端感觉异常,渐累及两下肢,进而软弱无力行走不稳,踩棉花感,动作笨拙,可见步态蹒跚、基底增宽;随后出现足趾、手指末端持续对称性刺痛、麻木、烧灼感,并有胸腹部束带感。检查肢端感觉正常,少数患者有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常见的精神症状有易激惹、抑郁、幻觉、精神混乱、类偏执狂倾向,认知功能减退甚至痴呆。少数患者见视神经萎缩及中心暗点,提示大脑皮质与视神经广泛受累。很少波及其他脑神经。

  2、体征脊髓后侧索损害为主者,两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感觉障碍:病变平面以下关节位置觉和音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后期可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在检查确诊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周围血及骨髓检查巨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液网织红细胞减少。

  2、血浆维生素B12水平通常低于100ug /ml(正常值220-940pg/ml)。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正常者应作Schilling试验(口服放射性核素51钴标记的维生素B12,测定尿、粪中排泄量)。

  3、胃液分析可发现有抗组织胺性的胃酸缺乏。

  4、腰穿脑脊液检查多正常。

  5、脊髓MRI检查可发现变性节段脊髓的异常信号。

  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病:

  长期素食是重要原因

  根据中年发病,亚急性或慢性病程,有典型脊髓后索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伴有精神症状,智能减退,周围神经及视神经损害,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胃吸收不良及贫血的改变,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疾病早期尤其是神经症状早于贫血出现时,诊断有一定困难。

  张侠介绍说,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包括摄入不足、吸收不良、转运和代谢障碍等因素。长期素食是维生素B12缺乏的重要原因。早期进行治疗者,神经症状大多恢复。肢体瘫痪已逾两年以上者疗效较差。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该病预后极为重要。

  她提示说,如果平时经常吃素或者合并胃病的人感到双下肢发麻,蚁走感,走路不稳,如踩棉花样,但没有肢体无力,需尽快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系统的神经系统查体后,血维生素B12检查和头、脊髓MR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明确。

  此外,平时素食的患者应适当进食鸡鱼肉蛋类食品。有饮酒习惯的患者应该戒酒,增加营养。有胃炎的患者可以口服胃蛋白酶制剂或制酸药物。一旦确诊或拟诊本病应立即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2,先肌肉或静脉给药,再口服维持。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患者需终身用药。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