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专家杨建华:老年性白内障不用等全熟后手术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5月27日上午,由徐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健康事业部承办的名医大讲堂再度开讲。来自徐州复兴眼科医院的白内障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副教授杨建华对老年性白内障、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常见眼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同时,现场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义诊。

  老年性白内障无需等全熟后手术

  据悉,白内障是指眼睛内透明的晶状体变得混浊。晶状体与照相机镜头一样,将光线汇聚在底片上成像。正常的晶状体是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如果晶状体逐渐混浊光线就无法正常透过,以致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影像,形成白内障。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据统计我国因白内障而致盲的人有500多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延长,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多,60岁以上人群中50%的人会患上白内障,70岁以上人群中95%的人会得白内障。

  “白内障是全球性致盲眼病,但值得庆幸的是,它是可逆性盲,通过手术,人们可以重获光明。”杨建华主任表示,目前,白内障的患病机制除了与年龄增大、人体器官老化有关外,还与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药物、某些眼病有关。

  杨建华主任表示.白内障可按病因、发病时间、晶体混浊形态、部位等分类。临床上常用的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后天性白内障,其中后者包括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糖尿病、眼部疾病、辐射等疾病导致的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指人们50岁以上得的白内障,从晶体混浊初起至全部混浊经历时间长短不一,因人而异,一般1-2年双眼发病可有先后。”杨建华主任表示。

  据悉,老年性白内障可分为初发期、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其中,初发期晶体周边部出现楔状混浊,一般无视力下降,多在体检时就可被发现。未熟期晶体混浊向中心进展,无痛,视力下降且渐进加重,同时会出现多视、复视、固定性黑影等症状,部分有青光限因素的人会出现青光眼发作。成熟期晶体混浊均匀一致、瞳孔发白,视力降至0.02、有指数、手动视力甚至只有光感视力,眼前白茫茫一片。过熟期皮质液化,核下沉,可发生晶体蛋白过敏性葡萄膜炎,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过去,一般是白内障Ⅲ成熟时做手术,也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全熟后,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器械的改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在0.3 -0.4以下就可以做手术了。手术可选择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等方法,其中后者无痛、切口小、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无缝线、术时短、可不住院。”杨主任表示,白内障早期也可是用药物治疗,比如使用谷胱苷肽、白内停、沙普爱思等眼药水或者VC、VE、核黄素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白内障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如何预防老年性白内障呢?对此,杨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血糖,另外,应该减少紫外线照射。同时,杨主任表示,年龄90岁以上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癌症患者在控制好病情的情况下均可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老年黄斑变性成失明率最高的眼病

  杨主任表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黄斑变性,该病也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好发于60岁以上,但45~50岁起可患病,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女性稍多,患病早期有视物变形、视力逐渐减退等症状,数年之后中心视力丧失严重。在我国,60—69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04—11.19%,70至80岁人群的发病率可高达20—30%,已成为老年人失明率最高的眼病。

  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斑变性发生的呢?对此,杨主任表示,该病发生的原因尚未确定,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营养不良、中毒、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全身性疾病有关,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悉,黄斑变性的发病机理为黄斑部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结果使盘膜残余物潴留于细胞基底部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氏膜,形成玻璃膜疣( drusen)。

  杨主任表示,黄斑变性可分为萎缩性(又称为“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和渗出型(又称为“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前者多发于55岁以上,为双眼发生,视力下降缓慢,早期黄斑区色素脱失和增殖,中心凹反射不清或消失,有散在玻璃膜疣;中晚期病变加重,金薄样外观,出现地图状色素上皮萎缩、囊样变性或板层性裂孔。后者多发于65岁以上,双眼先后发生,视力下降较急。其早期黄斑区色素脱失和增殖,中心凹反射不清或消失,玻璃膜疣常有融合。中期黄斑区出现渗出浆液性或出血性盘状脱离,重者视网膜内出血,玻璃体出血;晚期纤维增生形成机化瘢痕,逐渐扩大可略隆起。

  据悉,由于本病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在早期有人认为内服锌剂可以防止黄斑变性的进展,而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可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保护视细胞,起到视网膜组织营养剂的作用,多数学者主张对渗出型者应及早施行激光光凝新生血管,以避免病情恶化。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日渐增多

  杨主任表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50岁以上人群重要致盲眼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日渐增多,已成为防盲的重要课题,及时防治十分重要,激光光凝治疗可使致盲率明显减低,必要时可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值得一提的是,眼底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最简便的手段,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预后评估、激光治疗等重要依据。

  “建议无明显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老年人每年检查眼底1次。”杨主任表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6期,1~3期的患者应2~3月进行1次眼底检查或造影,有黄斑水肿者要进行激光治疗;4~6期的患者则行全视网膜光凝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同时,杨主任表示,做好以下b点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第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此点至关重要;第二、控制好血压;第三、尽管有争议,但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第四,每年请眼专科医生进行扩瞳检查眼底一次,已经或准备怀孕的妇女每3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第五、当出现视物模糊、阅读困难、复视、疼痛、眼前有黑影或视野缺损时需要进行眼底检查。

  杨主任表示,限底激光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它贯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整个过程。当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出现黄斑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乳头形成新生血管时,采用激光治疗有效,可防止或减慢视力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减少失明的发生率。当患者玻璃体出血时,为了挽救视力,可施行玻璃体切除,否则视力的预后极差。

  现场听众排队等待义诊

  当天,在杨建华主任作完讲座后,来自复兴眼科医院的医生们还特地带来四台裂隙灯进行义诊,受到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不少老年人排队等待医生的检查。甚至有些听众拿着病历,希望能够得到医生们的指导和建议。

  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68岁,左眼患有白内障,他一直以为白内障应该等待全熟后再做摘除手术,没想到现在不仅无需等待全熟后,且白内障全熟、过熟还会增加手术的难度,为此,他想听听杨主任的建议,及早实施手术。

  “一直没有想到糖尿病也会引发眼疾,且不可小觑。”市民李女士表示,她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因担心药有副作用,就一直没有按照医嘱坚持吃,现在她明白了,若血糖控制不好,眼睛也会遭殃,这视力一旦损坏,晚年的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刚才医生为了检查了一下眼睛,说我右眼有白内障,但还不算很严重,左眼还不错。”市民李女士表示,“刚才杨主任在讲座过程中也介绍了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我这就回去买点眼药水先点点,一照符合手术要求,我就打算做手术了。”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