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儿童医院将为哮喘儿童建档 提供家庭哮喘管理指导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但有少数的儿童哮喘没有得到及时诊断,近半数哮喘患儿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近日,中国首个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启动,此计划通过创新传统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医患共同参与,实现哮喘病人的有效管理,并惠及全国600多万哮喘患儿,记者在采访徐州市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张冲林时得知,该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正着手准备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开展,为哮喘儿童建档,提供良好的医疗机构之外的家庭哮喘管理指导。

  儿童哮喘,不容小觑  

  “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影响各年龄段人群。在发展中国家患病率逐渐增加,增加治疗费用,并增加患者负担。”张冲林主任表示,哮喘仍然给卫生保健系统带来不可接受的负担,影响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尤其是儿童哮喘,对家庭产生的打击是毁坏性的。

  据张主任介绍,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1990年到2010年,14岁以下的儿童哮喘患病率已增长3倍,2010年达3.02%,总数达到了600万。而目前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在过去1年中,约65%的患儿1年内进行哮喘常规门诊1-6次;约44%患儿1年内因哮喘加重或急性发作经历至少1次计划外门诊就医14.6%的患儿曾因哮喘发作或加重进行急诊就医:17.4%的患儿曾因哮喘发作或加重进行住院治疗,住院时间1-30天/次(中位数7天),住院费用4000元/次;51.1%患儿受哮喘影响不能正常上学,平均10天/年;48.8%患儿家长因受患儿哮喘影响不能正常工作,平均10天/年。这与哮喘儿童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有关;而且也存在着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并存的现象。

  用颜色描述哮喘的控制水平

  什么是哮喘行动计划?简单说就是医疗+互联网实际应用。利用互联网+,在医疗机构之外识别哮喘的加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症状,提高病人对病情控制的满意度,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减少非计划就医/急诊。

  哮喘行动计划以症状或峰流速或二者结合作为判断病情的标准。哮喘行动计划应用3个区带描述哮喘的控制水平,采用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即绿色、黄色和红色,分别提示在不同情况下需要应用的药物和采取的行动。绿区,表示控制良好,每日维持用药:黄区,表示哮喘加重,应使用缓解药物,及时就诊:红区,表示需要紧急治疗的哮喘发作,指导用药的细节以及如何寻求帮助。

  哮喘行动计划分为纸质版与电子版二种,书面的或电子的包括的内容是根据症状、峰流速、症状+峰流速来识别哮喘的失控/急性发作。采取行动进行黄区或红区的干预计划定期调整治疗方案。

  把握个体化治疗的关键

  张主任表示,对于哮喘的治疗应实施个体化治疗,关键点如下:影响哮喘控制的个体化并存疾病应同时治疗并存变应性鼻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胃食管反流、肥胖等因素可影响哮喘治疗的疗效。在未达到控制决定升级方案治疗之前,要评估是否由于上述个体化因素对哮喘的影响所致,不盲目升级使用哮喘控制类药物。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AlT)应个体化:适用病例为症状持续、采取变应原避免措施和控制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的轻、中度哮喘或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者;确定致敏变应原是与临床症状有因果关联者,目前我国儿童AIT所应用致敏变应原的类型主要为尘螨:治疗途径包括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类型,分别应用于5岁以上和4岁以上患儿;治疗疗程3—5年;皮下注射AIT治疗规范应常规配备急救设施,处理可能发生的速发不良反应:舌下含服AIT要规律随访,确保依从性。

  难治性哮喘的诊断需慎重,评估应遵循个体化基本程序。难治性哮喘是指采用包括吸入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长效p2激动剂两种或更多种的控制药物,规范治疗至少3~6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判断是否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及其严重程度;判断药物治疗是否充分,用药的依从性和吸入技术的掌握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或使哮喘加重的危险因素:与其他具有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的疾病鉴别诊断;反复评估患儿的控制水平和对治疗的反应。

  多线索排查进行确诊

  “确定诊断是早期启动干预治疗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强调要确诊。”张主任表示,6岁以下儿童的哮喘诊断比较难。因为6岁以下患儿反复喘息病程的自然转归痊愈的比例高:而且这个年龄段喘息症状无临床特异性:此外,还缺乏可靠的评价可逆性气流受限的客观肺功能技术标准作为确诊依据。

  “儿童哮喘多起始于3岁前,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息儿,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所以我认为从喘息学龄前儿童中识别出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患儿,并进行有效早期干预还是必要的。”张主任说,临床诊断首先主要依据症状/发作的频度、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患儿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可能性。

  要重视婴幼儿非哮喘因素所致反复喘息的鉴别诊断。善于识别高度提示哮喘诊断的临床特点,进行线索排查: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又复发。

  高度提示哮喘的此年龄段患儿,可尽早参照哮喘治疗方案,开始试验性治疗,并定期评估治疗反应,如治疗4~8周无明显疗效,建议停药,并作进一步诊断评估。治疗有效停药复发者应建立哮喘诊断并规范治疗,由于哮喘样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缓解,对这些患儿必须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