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发病迅速且易复发 刘斌:可用中医内服和外敷结合治疗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提起丹毒,不少人都会感到陌生且神秘。它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这种细菌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而入侵,如足癣、刺伤等,继而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丹毒虽然只是皮肤病,却严重影响个人形象,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诸多不便。那么丹毒的病因是什么?得了该病又该如何防治……本期《对话名中医》,我们将跟随中华医学会会员、徐州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斌教授一起认识丹毒,防治丹毒。

  丹毒“长”什么样?

  丹毒是急性感染性疾病,多易复发。该病好发于人体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患者最直观的临床是红、肿、热、痛。”刘主任表示,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肤色红、肿胀,皮肤温度高、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相关淋巴结肿大,或伴有淋巴管炎。也可出现水疱、脓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丹毒反复发作可引起持续性局部淋巴水肿,最后结果是永久性肥厚性纤维化,称为慢性链球菌性淋巴水肿。

  那么为什么会得丹毒呢?据了解,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丹毒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丹毒的发生常伴随有皮肤粘膜的擦伤及其他细微不易发现的皮肤破损,如足癣、虫咬等皮肤疾病诱因,尤其不清洁的伤口更易感染,所以平时应积极预防和治疗足癣,对皮肤粘膜的小伤口及时消毒处理。尤其是婴幼儿皮肤柔嫩,很容易造成损伤,故要精心照护。糖尿病患者皮肤最易发生细菌感染,一旦出现小的感染源应积极处理,防止病灶的扩散引发丹毒。

  中医内服和外敷结合治疗

  “丹毒的病情发展迅速急骤,须及时发现,尽早确诊,以免延误治疗。”刘主任表示,初发患者如能应用药物及时治疗,多能迅速控制急性发作。但对反复发作的患者而言,用药后局部暗红、肿胀、疼痛等症状多不能明显减轻。并且药物的耐药性也会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变化,耐药菌株呈上升趋势,给治疗增加了难度。而中医在治疗丹毒方面,具有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方法多样,病程短等特点,尤其是中药内服与中药外敷外洗等外治法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辨证精神。

  今年年初,一位外地的丹毒患者专门赶到徐州市中医院找刘主任求医。“那位患者来的时候,皮肤已经出现了溃烂。”原来,因为在当地就医时,医生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硫酸镁和薄膜包裹患处,导致患处不透气,从而加重、溃烂。刘主任接诊后,在遵循古典医籍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内服和外敷相结合,疗效很好。

  患者张老太丹毒反复发作多年,每年发作多次,发作时局部红肿热痛,伴随淋巴结肿大。刘主任就诊时发现她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头晕头痛,脘腹胀满,左侧下肢胫前皮肤光亮、红肿焮赤、灼热疼痛,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且干,有浊气,脉滑数。证属湿热下注,火毒炽盛。依其症状,刘主任治拟清热利湿、化丹消毒,前后共使用9剂药就康复。“她恢复的情况特别好,我们随访了多年,都未复发。”

  王女士也是一位丹毒患者。几年前因车祸行动不便,后来下肢丹毒发作,在某医院抗炎治疗时,局部外敷药物仅仅两天时间就出现下肢发疱溃破,效果欠佳。她爱人朱先生找到了刘斌主任,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刘主任亲赴患者住处,为她诊脉开方,予中药五香连翘汤口服、中医院特色金黄膏外敷,丹毒得到很好的控制,5天时间就基本告愈。最近两年,王女士丹毒虽然又复发2次,因活动不便均未再进行输液,而是采用刘斌主任的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减轻了实际负担。

  据刘主任介绍,丹毒究其病因,如《圣济总录》所言“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热毒既生,蕴而酿湿,湿热下注致此。他结合临床经验,用诸多香药,取其理气止痛,芳香化湿之功,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独活、桑寄生祛湿解痹,诸药加减组方,共奏清热解毒,渗水利湿消肿之功,湿邪得祛,热无所蕴,湿热之根既除,丹毒则无复发之源,临床可收到满意效果。此外,他还嘱咐患者注意休息,抬高患肢,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在治疗中,均未使用抗生素。

  注意日常防护,减少或避免丹毒

  为了减少和避免丹毒,刘主任建议要注意日常的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健康的皮肤对病菌有阻挡和杀灭作用,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感染,但是不洁的皮肤是病菌寄生的温床,为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养料。因此,应经常注意皮肤卫生,要勤洗澡、勤换衣被。

  改掉不良陋习,爱护自身器官。不少人有没事抠鼻孔、掏耳朵的陋习,这往往是造成颜面丹毒的重要原因。鼻腔和耳廓有完好的防御屏障,自卫能力很强,病菌不易侵入。人的手上平时沾染着很多细菌,抠鼻孔、掏耳朵极易损伤鼻腔黏膜、耳廓皮肤,病菌进入破损处,就会引起丹毒等感染性疾病,严重时,病菌通过面部血管侵入颅内海绵静脉窦,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正确处理瘙痒,切忌用手挠抓。足癣、皮炎等常见病,痒起来令人心烦气躁、坐立不安,很多患者频频挠抓。这样一来,对于皮肤是一个强烈的损伤和破坏,挠抓时藏匿污垢的指甲将病菌接种到破损的皮肤,极易引起丹毒类感染。“在搔抓皮肤之后,如果发现局部出现色似玫瑰、周界清楚的片状红疹时,就应高度警惕丹毒的发生。”刘主任提醒说,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寻求科学专业的指导和治疗。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