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最近,众多家长被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微信文章所动容。虽然事情的具体细节还在核实,但校园欺凌的话题,再一次引发了社会的集中关注。昨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多数学生有过被欺负和欺负别人的经历,在被欺负后,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私了”。而一些家长则希望孩子“以暴治暴”。
调查
多数学生有过被欺负和欺负别人的经历
“你在学校有没有被人欺负的经历?”昨日,针对此话题记者随机采访了近30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中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受过别人的欺负也欺负过别人。只有4位学生表示,没有被其他同学欺负。余下的几位同学,对于“欺负”这个词表示不认可,认为和同学之间打打闹闹是正常的事情。
采访中,学生们均表示,学生之间的欺负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故意拽女生的头发、扯同学的红领巾,课间时被别人故意撞倒。严重些的时候,有的同学因为一些问题大打出手,随手拿起书本、铅笔或文具盒之类的物品打对方等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被“冷落”也被一些同学看成是一种被欺负。有女同学说,学生上体育课,四人一组负责领取、收集器材。但是等她到了操场的时候,其他三个同学已经抬着一些体育器材过来,而此时在体育器材室内还有一些体育器材等着她去领取。还有些欺负就是属于物品侵犯,比如铅笔被人拿走,书包被同学藏起来等。
大部分孩子会选择“私了”
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如何处理呢?不少学生认为“打打闹闹很正常”;少部分学生选择“告诉父母”或是“告诉老师”;有三位同学选择沉默不语,他们中有的认为无关紧要,有的认为说出来会很没面子。
谈及不告诉父母的原因,多是“父母工作很忙”,或是“父母管不到学校的事”,或是“欺负人的学生很历害。”他们不告诉老师的原因是,“如果被欺负就向老师告状,会被老师厌烦,被同学鄙视,更没人理我了。”
小林是我市某校一名初二的学生,他说,偶尔会因为一点问题发生纠纷,导致一些不愉快发生。只要以后不和他玩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没有必要让父母和老师知道这样的事。
多数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校“处境”
“作为家长,或者因为工作太忙,或者因为对孩子关心不够,大都不知道孩子在同伴中的真实处境。”在调查中,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说,“有些孩子可能因为长相、身材等原因常常被同学欺负、被同伴孤立,但他往往闷在心里,不敢回家告诉父母听,久而久之,会给心理造成伤害。”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受欺凌,与学校管理不善和老师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有密切关系,中小学阶段是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远离家长的环境中,总是受人欺凌,会使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一些家长支持孩子还手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有相同的想法,坚决支持孩子在被欺负时要还手。家长雷女士的女儿兮兮(化名)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前段时间,他们班里的一位家长在家长群里一直@一位学生家长,让她出来道歉。但是该家长没有及时回复,后来这位家长就在群里气愤地说:“我儿子是校足球队的,脚底功夫很厉害,踢到人的身上也是很疼的。”
雷女士说,当时大家都很莫名其妙她为什么发火,后来跟她聊天才知道她女儿在学校里被一个男生拧脸、拽头发,而这样欺负她,女儿却没告诉家长,直到她陪女儿去洗澡才发现女儿身上有淤青,多次询问后女儿才哭着说出此事。后来,老师出面协调,对方家长才道歉。
之后,雷女士问兮兮才得知,她也常被人扯红领巾、拽头发、推搡等。甚至有一次还被吓的躲在厕所里一直到上课才回教室。
雷女士说,听了女儿说后,她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仅向老师反映,还告诉女儿遇此事要告诉老师,要还手。他们还准备让女儿去学习武术、散打之类防身。她说:“虽然这和我们之前教育女儿的理念有偏差,但是为了孩子不被欺负,我们必须这样做。”
观点
心理专家:多跟别人沟通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针对此情况,记者咨询了徐州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赵后锋,他表示,现实中确实有“非常多”这样被欺负的案例,而且当学生找到他们那里,多数是因为前期没有寻求帮助,导致问题很严重,不得不解决。
小亭(化名),是我市一所中学的初二女生,因为不愿意去上学,被家长带去了市卫生研究所寻求心理疏导。赵主任表示,小亭看上去非常的瘦小,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和人交谈。据小亭的家人介绍,这样的情况持续有半个多月了,每天都不愿意去上学,都是被家人逼着才进学校去,连续十多天后一提上学,她就浑身发抖。
经过他的多次心理疏导后,小亭才愿意和他交流,说班级里有几个同学一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就拿她的身高开玩笑,而且这样的情况从进入初中后就存在,起初她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同学们越说越过分,她的心理就有了负担,也不想再成为同学们嬉戏玩闹时的“玩具”。
对此,赵主任表示,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后,父母要第一时间和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不要认为孩子只要不惹事就一切安好。在平时生活中,父母就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多在生活细节中给孩子以引导和影响,对问题孩子要有耐心,循循善诱,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并加以引导,并且要教会孩子在遇到别人的欺负时,不能一味恐惧退让,要学会自我保护,增加自卫意识。
教育部门:加强教育预防 防止暴力事件
孩子被欺负,通常家长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要孩子事后去报告老师,或由家长向老师反映;二是要孩子以牙还牙。
前一种方法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它是在孩子遭受了欺负以后的对策,毕竟为时已晚;后一种方法则不可取,因为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学校要加强孩子的法治教育,聘请公安部门到校进行法治宣传,让孩子们意识到对所有生命都要尊重。其次加强团队合作互助的培养,让孩子们有团队的意识,要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第三,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要溺爱孩子,不要把孩子养成了“小霸王”。
该负责人说,对于校园欺凌问题,前段时间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我们也会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有三种做法可能导致“后果不堪”
市心里卫生研究所所长赵后锋表示,发现孩子被别人欺负后,可直接向老师反映。如果欺负的程度不大严重,对孩子没有造成伤害或损坏东西,一般就不要反映。在一般情况下,不要直接向学校领导反映,这样容易与老师造成心理上的隔阂。当然,孩子被人多次欺负,如果已经向老师反映多次,情况仍然没有改观,那就有必要向学校领导反映。
另外,如果平时在接送孩子的路上经常碰到对方家长,也可以和对方家长直接取得联系,把事实客观地告诉对方的家长。这里要强调的是,在与对方家长沟通时,态度上一定要心平气和,要用商讨或询问的口气,不要一味指责。
发现孩子被人欺负,最忌讳的是以下三种做法:一是家长直接插手去惩罚欺负孩子的人;二是家长拉着孩子到学校里去大吵大闹;三是暗地里唆使孩子用严厉的手段去报复对方。采用这些做法都是极不明智的,它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