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夏季,正是农民施肥打药最忙的季节,稍不注意就会引“毒”上身。由于气温高,农药容易挥发,施用农药人员易出汗、又着装少,人体皮肤暴露在外较多,皮肤吸收农药的量会增加,因此应特别注意农药中毒的预防;为了降温,不少人特别是放暑假的孩子喜欢去游泳,每年都有孩子因溺水而失去宝贵的生命,让人扼腕,令人痛心。面对中毒、溺水等意外伤害如何预防才是“王道”。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徐医附院急救中心专家,一起学习遇到这些突发伤害时第一时间该怎么做。
溺水 溺水后如果周围没有专业医护人员非常危险
对于溺水事件,徐医附院急救中心副主任燕宪亮表示,溺水是夏季最常见的意外,也是夏季急诊室遇到最多的病例类型之一。溺水时,大量水液被吸入肺部,引起人体缺氧窒息,可造成溺水者手脚冰凉,腹部鼓起,意识丧失,重者可能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分析溺水常见的起因,他指出,水温偏冷、准备活动不充分等造成手脚或腹部抽筋,潜入水下后头部不慎受伤,以及因呛水没有及时处理反而勉强继续游泳造成更多水液进入呼吸道,一般落水者被淹4至6分钟后即可能死亡。
“溺水后,如果周围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是非常危险的。在以前多采用将其倒背在背上跑动一段的土方法,令其将水吐出,如果溺水的是孩子,则可以将其腹部顶在膝盖上,用膝盖的力量让溺水者把水吐出来,但这个所谓的“控水”方法已经证实是无效的,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否则依然会功亏一箦。”
专家支招
学学心肺复苏术,施救及时能挽救溺水者生命
采访中,燕主任提到一点,很多人都在电视剧中看到,似乎只要溺水者把水吐出来就没事了。“如果溺水者吐出水后依然没有苏醒,那必须要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这是救命最关键的一招。现在很多企业和学校都会组织急救演习或培训,其中一般都有心肺复苏术的训练,但不少人不重视,其实心肺复苏术中胸外心脏按压的准确位置应该是两乳头连线的中间点,而非左侧心脏处,建议大家有机会都应该认真训练、动手实践一下,因为如果实施不准确可能会压断肋骨,甚至可能戳穿肺部,引起更大伤害。一般来说,如果施救及时准确,就很有希望能挽救溺水者的生命。”
谈到培训,多年来,燕宪亮主任热心参与并深入到社区、学校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也是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的工作之一。他带领的团队注重社会责任,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社区、下农村、到部队。他说,“作为一家享誉淮海经济区的三级甲等医院,徐医附院始终不忘其社会责任,急救中心更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多次组织医护人员进社区、下农村、到部队、进厂矿、前往学校和机场等地方开展徒手心肺复苏、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我们医护人员手把手地教大家学实用的急救技能,这些技能掌握好了,关键时刻真的可以救命,也能够为送急诊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相关链接:突破“瓶颈”学科建设硕果累累
据急救中心主任许铁介绍,徐医附院急救中心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江苏省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主要依托,设有救援医学研究所和徐州市重点实验室——急诊医学实验室,以及急救医学、灾害与重症医学、创伤医学和急救心理学四个教研室。中心承担着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大量急危重症的日常诊疗工作,最擅长严重创伤和疼痛、心肺脑复苏和重要脏器保护、急性中毒和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心年急诊量超过15万人次,急危重症患者超过1万例次,完成创伤手术1000余台次,抢救成功率超过96%。每年诊治徐州及安徽、河南、山东等周边地区转诊的患者达万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徐医附院急救中心急诊量超过10万人次,去年达到1 5万人次;其中超过40%为外埠病例,主要来自苏北地区及安徽、河南、山东等周边地区。徐医附院急救中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健康守护神。
中心现有医师65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硕士生导师9人,硕博士48人。设有急诊内科、创伤外科和危重病三个二级学科,有独立的急诊观察病房、急诊病区、急诊ICU、急诊/创伤外科病区和急诊手术室。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抢救设备和监测仪器,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设有突发事件批量伤病员检伤、处置和分流场所。中心擅长急性中毒、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症、急性器官功能不全、各类休克、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近
年开展了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新技术。近3年承担科研课题18项,经费超过300万;年均发表论文≥30篇;获各级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10项;获国家级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各l项,江苏省精品教材1部。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