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女硕士被抑郁困扰6年后复发 赵后锋:需要全病程治疗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张女士,45岁,研究生学历,市属某企业高管。2010年她出任部门经理期间,突然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地心烦,整天哀声叹气,坐卧不安,抱怨说活着没意思、自己无用、难以胜任部门经理等,自感处境艰难,度日如年。早晨起床时情绪特别坏,晚上稍好。平时不愿出门,不愿见人,不愿讲话,不参加任何活动,成天无精打采,饭量锐减,身体日益消瘦,还有自杀倾向。

  后来她在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抑郁症,医生对其给予抗抑郁剂等综合治疗四周后,缓解如常。

  但是2012年时,张女士因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再次出现闷闷不乐的情绪,多次寻机到云龙湖欲跳湖自杀未遂,再次就医后给予抗抑郁药物,服用两周后恢复正常。

  2016年4月,她无任何缘由又出现上班没精神,夜里两三点醒来再也不能入睡,晨间控制不住向老公发脾气,反复念叨活的太累。如此往复约2个多月,于上周五再次到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就诊。

  张女士及其丈夫主要疑惑的点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张女士到底得的什么病,真的是抑郁症吗,确切诊断是什么?

  2.为什么老是复发?

  3.如何才能避免再次发作?

  接诊的赵后锋主任医师给予了他们详细的解答。

  首先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张女士所患的是“复发性抑郁症”。

  而且张女士的症状特点也较为明显:一是心境改变,表现为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不佳,情绪低落:二是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为思维联想缓慢,言语缓慢,活动减少,少动;三是兴趣丧失:四是睡眠障碍:早醒:五是食欲减退、缺乏:六是出现自杀观念及自杀行为。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专家赵后锋主任表示,张女士的病程有其足以辨别的特点。首先是无躁狂发作史,如果有躁狂发作的话,就不是抑郁范畴了。其次,抑郁发作前虽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但属于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而非破坏性压力,尤其张女士已反复发作了3次;第三,抑郁心境发作后,她的药物治疗缓解完全,从表现来看,间歇期的社会功能完全正常;最后,张女士抑郁发作时伴有“生物性”症状:抑郁情绪早重晚轻:抑郁情绪并非由躯体疾病或药物所引发。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遵循原则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抑郁是精神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多种精神疾病都可以出现抑郁症状,就像发烧是内科多种疾病都可出现的症状一样,所以必须明确诊断,不同的诊断治疗用药的原则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选择;

  2.应用抗抑郁剂时必须要达到治疗量,否则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拖延病情;

  3.由于抑郁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所以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的抗抑郁药的疗程一般分为三期,急性期:3-4个月:巩固期:4-6个月:维持期:6-9个月。一定要坚持全病程治疗,才能达到临床痊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存有残余症状者需要长期治疗,作为张女士之所以反复发作,主要是因为每次症状消失后即自行停药,未能坚持全病程治疗。张女士病程已六年,发作三次,想要避免复发,必须做好长期服药维持治疗的心理准备才行。

  常见误区:“调节情绪”知易行难

  有一些类似张女士这样的抑郁症患者,在确诊和治疗时却常常存在两个误区:其一,认为抑郁症只是一种情绪问题,只要“调节好情绪”,无须用药也可以“自己摆脱”;其二,就是已确诊的抑郁症,虽愿意短期接受药物治疗,但症状一缓解就停用。

  研究证实抑郁症的发生和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这两个神经递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就是把这两个神经递质在大脑内的含量提升。因此,抑郁症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有明确病理变化的疾病,必须规范治疗。

  许多患者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担心对其产生依赖性,拒绝接受药物治疗或不能按时按量服药。

  赵主任说,他在门诊给抑郁症患者诊疗时,常听到这样的反复询问:“大夫,你告诉我实话,这药有没有副作用,会不会形成依赖性?我能不用药吗?非要用那么长时间吗?……”他每次都会耐心地解释:“抑郁症患者受到疾病困扰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用药可以迅速缓解症状,一般7-10天就可使患者找回愉悦感。临床证实抗抑郁药物不会让人产生依赖性,副作用又较小,相比之下控制住病情更重要!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如同高血压、糖尿病治疗一样,要遵循相关原则。”

  延伸阅读:

  抑郁症与遗传

  结合生化与家系研究认为抑郁症和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病一样是多因素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生中的作用大约是40%-50%,环境因素的作用是50%-60%,也就是说它并不像某些单基因疾病一样,只要拥有疾病基因就会发病,抑郁症疾病基因的表达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因素的,减少危险环境因素,增加保护因素是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的。抑郁症虽是一种可以遗传的疾病,但并不是简单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疾病的发生是需要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所以对于有抑郁症家族史或自己曾患过抑郁症者来说,不要“恐婚”,注意自我调适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己和子女的抑郁症的发生的。

  抑郁症与生育

  抑郁症女性患者如果决定怀孕要充分权衡利弊。一般不应在药物维持期怀孕。如果在药物维持期停药,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怀孕后病情复发,陷入重新治疗和终止妊娠的两难境地。因此应选择病情稳定、维持期基本结束时期怀孕为宜。尽管新型抗抑郁药罕见致畸副作用,但为了防范风险,怀孕前最好停药观察1个月以上。

  如果妊娠期间患抑郁症或抑郁症状复发,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说,对于妊娠患者,改良电休克比药物更安全,对于抑郁的疗效也更快。

  没有证据表明新型抗抑郁药对精子有致畸作用,因此男性患者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服药,为安全起见可以检测精子的质量,或者在怀孕前暂停药1个月。

  坚持治疗很重要

  采访的最后,赵后锋主任总结说:抑郁症患者中复发的比例不低,根源还在于很多人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总觉得自己的病是“见不得人的”,甚至错误的理解为是“精神病”,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治疗必然走入误区:还有患者偷偷摸摸治疗,生怕别人知道,暂不说那些“偏方”治疗是否对症,这种心态就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还有些患者则是未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也难以做到坚持治疗。因此,首先要看疗法是否具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次是否寻找到抑郁心理根源。

  最后,抑郁症的治疗是个复杂的过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采取规律性治疗,并谨遵医嘱。尤其是后期巩固治疗对患者很重要。

  专家介绍:赵后锋,主任医师,徐州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医学、英语双学历,主任医师,徐州市优秀专家,徐州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授,中国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心理援助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抑郁障碍协作组委员,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徐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专业论文52篇;主编《心理健康教程》,《精神病学》教材编委、《少年儿童精神卫生指南》副主编。主攻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筛选、心理咨询与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周六

  抑郁症专病门诊:周五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