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今年9岁的小豆豆是我市一名普通的学龄女童,但她与其他小朋友相比又有些不普通的地方。6岁时,小豆豆遭遇了一次突然腹痛,后来自行缓解,以后每年均有一两次类似症状的腹痛发作。因为孩子年龄小,病痛发作短暂,从来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
今年春天,豆豆又突发腹痛,呈阵发性,伴有恶心、腹泻,到医院诊断为“腹痛待查”、“腹型癫痫”,但住院20多天未见良好效果。父母不放心,又带她到另外一家医院,这次的诊断是“肠消化功能紊乱”,但多种检查未见异常结果,后续施以多种治疗方案都疗效欠佳,但让她喝点“糖水”,或是滴注“生理盐水”就能很快缓解症状。随着住院和检查次数的增多,小豆豆的性情似乎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得很多疑,认为别人嘲笑她,有时突然手舞足蹈、傻笑,易激惹,出现了打人、摔东西等行为。
诊疗过程:东方人民医院精神二科左哓伟主任接诊后了解到,豆豆自幼由外公、外婆代养,与父母感情淡薄,老人对她过分溺爱,与同龄人接触少,因此与其他同龄小朋友相比,性格显得有些“古怪”。经过家长仔细回忆,豆豆首次出现腹痛是她6岁回到父母身边上小学期间。豆豆自诉肚子有时好好的,一想到腹痛的经历就真的又痛了;有时见到别人笑,她就觉得对方是嘲笑她有病,就生气发脾气。其症状有以下特点:行为夸张,有时伴有手舞足蹈、傻笑,使得家人惊慌;暗示性强,非止痛的药物或语言就能对其腹痛收到很好的缓解效果;娇气,好情感发泄,缺乏理性。经过对小豆豆精神、身体状态的全面检查,左主任确诊她患上的是“儿童癔症”。
儿童癔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 -10%.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癔症有明显的集体发作特征,多发于学龄期,女童多发,农村患病率较城市高,经济文化落后地区集体癔病发作频率较高。
又被称为歇斯底里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心因性的疾病,在国外诊断标准中称为分离性和躯体形式障碍。该症是由明显情绪因素所诱发,患者因为某种精神刺激或者是要求得不到满足,起病甚急,主要表现为感觉、意识或运动方面的障碍,症状无器质性基础。这种疾病一般多发于年轻的女性当中,但是由于儿童在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沟通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心理存在一些障碍后,不能得到很好的疏通,就会用身体来表现,所以儿童癔症的发病率很高。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种:
1.分离型癔症,呈情感暴发。幼儿期表现大哭大闹、四肢乱动、屏气、面色苍白或青紫、大小便失控等:较大儿童呈烦躁、哭闹、冲动,有的儿童砸东西,有的拔头发,撕衣服,或在地上乱滚或四肢抽动。整个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发作后有部分遗忘。发作时间长短与周围人的关注态度和程度有关:在人多且易引起周围人注意的地方,持续时间较长。
2.转换型癔症,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以痉挛发作、瘫痪、失明失聪、失音等为主。如跌倒昏迷状,四肢挺直或角弓反张,四肢瘫痪而不能走路或不能手活动,突然说不出话或声音嘶哑等。这类症状可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或前后出现。小豆豆的腹痛就属于此类型。
过度溺爱也是病因之一
儿童癔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及遗传因素。大部分患儿的个性特征为:智力水平比较高,学业成绩相对差,同学朋友间的关系不良,有过度依赖,情绪抑郁,不善于表达情感。父母如果常有癔症的症状,可能会通过遗传的因素,使得孩子也患上癔症。
二、心理及躯体的因素。大部分的患儿是在负性的精神因素作用下突发急病的,例如被人打骂、被老师或是家长批评、父母的不断争吵或者离异、迁居等因素。委屈、紧张、生气等情绪,突然的不幸事件、不良的心理暗示等都会导致癔症的发作。躯体的疾病、外伤、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也是病因。
三、社会文化的因素。父母溺爱、过度的保护,使儿童任性、脆弱,一旦受到挫折的打击,缺乏应有的承受能力,往往是癔症发病的基础。农村或者是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相对较低的区域,儿童癔症的发病率也较高,因为这些人群更容易受到迷信和偏见的影响。
心理因素是常见原因
误区一:癫痫发作。癔症大发作有四肢抽搐症状,腹型癫痫有腹痛,这些类似的症状可能造成误诊。癫痫发作无精神诱因,发作前有先兆,发作时意识完全丧失,痉挛发作有一定规律,发作时间较短,常有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完全遗忘,脑电图呈痫样放电。而癔症发作时间长短与周围人的关注态度和程度有关;在人多且引起周围人注意的地方,持续时间较长。
误区二:精神分裂症。癔症患儿有时可表现为情感、思维及行为紊乱现象。其鉴别要点是,癔症一般在强烈精神因素作用下急骤起病,其情感、思维及行为不像精神分裂症那么荒谬离奇,使人难以理解。癔症呈反复发作倾向,多数患儿可获良好的缓解。
综合来说,儿童癔症对小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通常会有情绪的不稳定、睡眠质量差、具有很多的幻想情况等这些精神问题,这些都是小孩子癔症的症状,同时治疗的过程也是有几个比较关键的步骤,这些都是许多家长应该主动配合医生的。
此外,由于患儿同时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所以一定要很好的开导小孩子的心理问题,才是治疗的首选目标。
盲目服药可致心理依赖
儿童癔病以学龄儿童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作具有高度暗示性,症状常使人感到较严重。治疗上多以心理治疗为主,对于症状严重并持续发病者,可以在医嘱下适量服用精神类药物。
1.心理治疗
医师须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谈话消除其紧张、不安情绪,并鼓励患儿说出存在的问题和内心矛盾,共同寻找问题症结,再帮助患儿了解疾病原因,讲明该病可以治愈,使其建立治病的信心,克服不适当的性格特征和情绪反应,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暗示疗法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及时解除其躯体不适,分散注意力,稳定其情绪。然后及时通过讲解和引导消除其他儿童的紧张情绪。同时耐心细致地向家属交待患儿的病情、特点,并要求家属积极配合,患儿病情发作时切勿手忙脚乱,哭哭啼啼,要与医护人员配合使用鼓励安慰性语言。平时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减少诱发因素,多关心儿童的情绪。
2.药物治疗
对情感暴发或某些痉挛发作患儿,必要时给予小剂量药物短期应用。必须注意的是,儿童癔症应该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不宜长期用药,以免增加暗示作用而巩固病情。
专家介绍:左晓伟,徐州市东方医院精神二科主任。毕业于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专业,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疾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女性、青少年精神疾病及心理障碍。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