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出现适应障碍 赵后锋提醒:别和抑郁症混淆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今年9月,县区学生李明考入市区某大学入校后作为大一新生首先参加了军训,随后中秋国庆节长假他就坐车回了家,与老同学聚会、陪父母走亲戚,笑容满面,一如往常。但是,这个笑容阳光的18岁小伙返校正式上课还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反复给父母打电话,甚至要求父母为他办理退学。李明说:“我实在没办法再坚持下去了,我再待下去不知哪天你们就见不到我了。”父母担忧之余又觉得莫名其妙,就侧面从辅导员和李明的舍友那里打听情况。据了解,李明最近一段时间在宿舍整夜不能入睡,也不愿与舍友交流,上课也不愿去。辅导员无奈之下打电话请求其父母来学校一趟,带李明去心理门诊求助。

  李明在与医生交流时表示:“大学和我想象的差别太大,原来想象中,包括和别人交流时,觉着上大学听课应该很容易,可老师一堂课讲的内容信息量太大,课后找不到复习重点,我不知道该怎么学;在宿舍里,我开始什么都做,打扫卫生啦什么的,可总感到舍友太难处难处,我也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才是对的。这又不像高中,上完课就回家,现在说每一句话都要考虑;入学时老师还让我们多参加社团,我报了好几个,但一个也没能进,哪像在高中时,学校一有活动,老师点名让我去……现在我感觉自己就是废人一个,除了宿舍,哪也不想去、不敢去、不愿去;现在我感到压力很大,整夜都睡不着。这样下去,4年大学时光该如何挨过去?有时都不想活了!”

  赵后锋主任陪李明进行了相关心理测验,确诊这个大男孩因入学不适应而息了适应障碍。李明在高中时期成绩不错,在学校老师很关照他,在家里父母很宠爱他,因此自理能力、社交能力都相对薄弱,考入大学后不适应新环境。适应障碍常见于入伍新兵、大学新生、移民或灾民之中。如果遭受不良生活刺激,又具有易感素质,加之适应能力差,便可导致适应性障碍的发生。

  名词解释: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伴有行为变化。如成年人常见情绪症状,焦虑、抑郁以及与之有关的躯体症状均可出现,但达不到焦虑或抑郁的诊断标准;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如逃学、偷窃、说谎、斗殴、酗酒、过早开始性行为等;儿童则可表现为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吮拇指等。

  心里聊吧:“何苦遭那5年罪”

  赵后锋主任说,临床上最容易把适应障碍与抑郁症混淆,小病大治,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1一抑郁抑郁是适应性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但抑部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相对较重,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自杀企图和行为,症状有早晚节律变化,且发病时精神因素不甚明显,可有既往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史,也可有家族史。在诊断时必须把握住那根判断的准绳,严格区分。

  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一般发病于早年,且无明显的应激源,常有多年持续的人际适应不良史。有时人格障碍可被应激源所加剧,但应激源不是人格障碍形成的主导因素。如果人格障碍患者在应激源作用下出现了新的症状,且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则应作出适应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双重诊断。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抑郁、焦虑,也可以适应不良的品行障为主,这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

  家长最易忽视的儿童适应障碍

  实际上适应问题一直贯穿着整个儿童期,孩子们两三岁就离家上幼儿园,然后上学,上学后又面临着考试\评三好学生、选班干部等问题,有时又会因为莫名其妙地“犯错误”而受到批评,这些都会给适应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儿童造成问题,有些父母让孩子中途转学,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等,也会使他们感到紧张和压力’而一些更严重的情况如父母感情不和、离婚、亲人死亡或受虐待更会造成儿童严重的适应障碍。

  约有40%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会表现出不适应,医学上把这种心理上的“水土不服”称为“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伴有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如果这种不良的现象不能及时缓解和消除,孩子就会出现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羡妒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

  东方人民医院曾接治过一例很有代表性的病例,小学女生赵某某,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对她有着过高的要求,总希望她成才,使孩子对学校有恐惧感。于是,孩子每天上学都被妈妈强拽着才进校,每天都是这样上学。赵主任介绍说,对于这种孩子,家长要给他们描述一个客观、事实的小学形象。学校教师也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学生,在班内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其他孩子主动与她一起活动、玩耍,努力消除孩字的心理障碍,尽快地适应班级集体生活。

  儿童适应障碍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可能出现躯体化的症状,如腹痛、恶心或者头痛、呕吐等;也可以表现为对父母的反抗,对他人的反抗和敌意,显得冲动好斗等;有的孩子则出现拒绝上学或逃学、离家出走现象;也有的孩子会出现强迫、焦虑行为;最严重的情况是孩子产生抑郁情绪和轻生念头,甚至产生自伤自杀行为。

  虽然表现各异,但这些表现都因为孩子对新环境、新情况,以及各种生活事件的不适应造成的。孩子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心理应激,本来平静的心境被搞的震荡起伏,内心环境的平衡被打破了,他们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慌不安,他们的心理应激很容易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孩子的个性不同,所在家庭环境的宽容程度和教养方式不同,也就使得孩子对应激的反应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出现了上述各种各样的适应障碍。

  医生解读适应障碍在新生中最为普遍

  其实,遇到新环境、新情况或遭遇挫折时,孩子都会做出本能的适应努力,这时只要家长对孩子充分理解和宽容,以更积极和更耐心的态度加以疏导,让孩子以适当的方式充分表达其内心的苦闷和烦恼,或事前能够给予孩子一定的心理准备,都会使孩子降低心理应激强度,增强适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子会做出新的调整’给自己重新定位,从而最终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时,孩子获得了新的平衡,父母的担心和忧虑也就告一段落。

  适应性障碍在新生中较普遍,但大部分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排解,一般多在半年内慢慢消除。

  不过,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不一定与应激源的性质相一致,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定与应激源的程度相一致。一般而言,症状的表现及严重裎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个性特征,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若应激源持续存在,病程可能延长,但不论病程长短、起病急缓,预后都是良好的,尤其是成年患者。

  赵主任说,如果适应性障碍症状比较明显,就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视情况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及行为治疗,并可适当服用一些镇静安神类的药物,以调整情绪,促进睡眠,同时定期去进行心理咨询,直至正常为止。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还需要配合进行药物治疗。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