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小谢是我市一名高中生,两年前中考时,在父母及老师的示意下没有报考他想去的重点中学,而是直接升入原学校的高中(非重点中学)。很快他发现有些同学成绩比自己差,却也考进了重点中学,非常后悔,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成绩一落千丈。
从那以后,小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经常不做,成绩下滑,动辄责怪父母不让其报考重点高中,激烈时会骂父母,后来甚至发展到殴打父母。有时他在楼下做作业,发现父亲在楼上发出走动声,便上楼蛮横地强制父亲不许走动,宣称在他做作业时不许发出声响,否则会影响他。有时他还会发呆,做出怪异动作,有一次母亲意外撞见小谢独自一人在房内捶胸顿足。半年前,小谢开始胡乱花钱,饮食习惯也有了变化,一次吃下2大块冰砖或喝下2大瓶可乐。
父母找老师商议该怎么办,老师建议家长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问小谢为何成绩下降,小谢撇撇嘴说:“我无所谓了,反正不在重点中学。”对于打父母的心理,他则辩称是“班级里学风不好,又遭同学歧视,所以脾气变坏。”而且他反复承认自己脾气不好,愿意改正,于是父母松了一口气。可没想到,小谢并无什么本质变化,学习成绩只是勉强能跟上,仍然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并动手,事后又认为不应该,每次他一检讨,父母又心软下来。不过,母亲发现小谢常有一些怪异的动作,或捏鼻子,或双手捂耳朵。加上他经常无故责难父母,家人担心他有精神方面疾病,带他到专科医院求诊。
“信心受伤”陷恶性循环
徐州东方人民医院精神二科左晓伟主任接诊后发现,小谢自尊心很强,好胜心较强,脾气急躁。经过仔细与小谢父母沟通,左主任得知,小谢自幼生长发育正常,而父母对其相当宠爱,他也挺争气,小学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对其评价也很高,并无逃学、偷窃、说谎等不良行为。小谢自直升高中后发现重点高中很好考,就后悔了,信心和自尊心受伤害形成恶性循环。平时遇到些小事就借故发脾气,对家长很反感,情绪不好时就与家长作对,经对小谢全面检查,左主任确诊为“适应障碍”。
年龄不同,症状差别大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来自家庭的支持等因素有关。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抑郁、焦虑,也可以适应不良的品行障碍为主,这与年龄有一定联系:如成年人多见情绪症状,焦虑、抑郁以及与之有关的躯体症状均可出现,但达不到焦虑或抑郁的诊断标准,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如侵犯他人的权益或行为与年龄不符,如逃学、偷窃、说谎、斗殴、酗酒、破坏公物、过早开始性行为等;儿童则可表现为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吮拇指等。
有明显的诱因和表现
左晓伟主任说,适应性障碍的确诊需要满足以下几点,在临床上才能有充分的判断依据: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应激源作为诱因,特别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情绪、行为异常等精神障碍多开始于应激源发生后1个月内。
2.有证据表明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3临床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如烦恼、焦虑、抑郁等,同时有适应不良行为(如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和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但严重程度达不到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标准。
4.社会功能受损。
5.病程至少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最易被误认成抑郁症
误区一:人格障碑
人格障碍一般发病于早年,且无明显的应激源,常有多年持续的人际适应不良史。有时人格障碍可被应激源所加剧,但应激源不是人格障碍形成的主导因素。如果人格障碍患者在应激源作用下出现了新的症状,且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则应作出适应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双重诊断。
误区二:抑郁症
抑郁是适应性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但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较重,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自杀企图和行为,症状有早晚节律变化,且发病时精神因素不甚明显,可有既往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史,也可有家族史。
警惕并发症二次伤害
慢性频繁的应激反应,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头痛、胃溃疡等慢性疾病,而过分剧烈的情感应激,如过喜、过悲则极易引起脑中风,肌梗塞等愁白头、笑死人的情形。由于应激反应时还伴随着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显著地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故应激状态可增加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心理与环境治疗是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家属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通过解释、支持、鼓励、指导等帮助病人面对现实,配合治疗提高适应能力。
得了适应障碍咋办?
左晓伟主任说,方法有三种:
1.消除应激源
一些症状较轻的适立障碍患者在改变环境或消除应激源后,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因此,应尽早可能减少或消除应激源,如对住院的儿童应提倡家长陪护,以减少对医院的恐惧感。
2.心理治疗
当应激源消失后,情绪异常仍无明显好转,则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危机干预、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均可用来治疗适应障碍。心理治疗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鼓励患者把他们因为应激源引起的恐惧、焦虑、愤怒、绝望、无助感等用言语表达出来,确定由应激源引起的主要功能紊乱是什么,然后找出减少应激的方法或提高患者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应激源的应对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的失衡。
3.药物治疗
可根据具体病情或患者的主要症状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或苯二氮卓类等抗焦虑药,如以焦虑为主者,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以抑郁症状为主者,可选用抗抑郁剂等;对有自杀企图或暴力行为的患者,应转入专科医院,既有利于脱离应激源,又有利于系统的专科治疗。
专家介绍:左晓伟,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毕业于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专业,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对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疾病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女性、青少年精神疾病及心理障碍。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