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总院骨科闫长明:老年人骨头脆 骨折后手术是第一选择


  全程导医网 徐矿总院频道:“闫主任,谢谢您,如果不是您,我这把老骨头恐怕就要交代了。”前几日,徐矿总院骨科病房门口,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紧抓着骨科主任闫长明的手,嘴里连声说着感谢,闫主任说:“老人家,看着您康复我也高兴。您应该谢谢您的两个女儿,如果没有她们的支持,我当时也不敢冒险啊。您回家之后,注意休养,但必要的活动不能少。”说罢,闫主任又给老人的两个女儿细细地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看着老人和家人离开的身影,闫主任开怀地笑了。

  徐矿总院骨科主任闫长明介绍,每年冬季,也是老年人的骨折高发期。入冬以来,该院骨科门诊已接连收治了多名髋部骨折的老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从心理上接受手术治疗,而手术效果也让他们欣喜,打破了很多人对老年人摔伤骨折之后只能躺着过日子的惯性想法。

  高龄老人置换髋关节 一周后下地走路

  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个老太太,今年已经80多岁了,半个月前她不慎在家中摔倒,当时就无法起身,入院后闫主任诊断老太太髋部骨折,由于骨质疏松厉害,老太太需要置换人工关节,否则以后的日子就要在床上度过,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又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闫主任对手术有些犹豫,怕老人的体力不能支撑一台手术,但是老人的两个女儿坚持要求手术,在经过了充分的风险评估之后,闫主任决定做一次冒险——为老人置换人工关节。

  手术成功了,一周之后老人就开始下地活动,回想起老人入院时的状态,闫主任历历在目:“年事已高,加之摔伤后的疼痛,老人入院的时候情况很不好,出现了浅昏迷,如果选择保守治疗,老人的情况可能很难有起色。术后清醒之后,因为治疗得当,老人的精神一直都很好,我每天去查房,老人都要拉着我聊上两句。术后半个月,老人就顺利地出院了,回家之后,老人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

  骨折后手术 给自己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老年人多骨质疏松,几乎摔倒之后都会带来骨折的连锁反应。过去,老人骨折之后大多都会选择卧床静养,也是在大家的印象中,若是谁家老人骨折,大多卧床静养后没多久就“走”了,这是为什么?

  闫主任解释说,人们的这种惯常印象的确存在,卧床之后会引发肺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老人的抵抗力差,没能熬过去。更有甚者,若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大多都会出现猝死。“做医生最欣喜的除了手到病除,患者康复,还有就是看着患者及亲属的理念在提升。现在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亲属会在老人骨折后,选择手术,最常见的就是髋部的人工关节置换。”

  所谓的髋部,就是人们日常所讲的胯部,位于大腿根部、躯干与腿的连接处。这个位置,是一系列肌体运动的中心,因而是人体受力较大的一个部位。由于老年人往往存在骨质疏松的状况,所以,髋部的骨骼十分容易发生意外。“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数老人髋部骨折,都是跌倒、滑到所导致。一些意外情况,看似只会给身体带来较小的创伤,比如坐椅子坐空、从床上或椅子上跌下,也很容易造成髋部骨折。老人甚至可能仅仅是身体扭动了一下,也会导致这个部位骨折。”除此之外,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两端骨折都是常见的骨折类型。“通过植入合金或陶瓷假体,替代原先骨折的部位,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死亡率,还可以让老人尽早的站起来,提高生活质量。”

  打破偏见 关节置换术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受益

  目前全国约有1.2亿人患有骨关节疾病,但每年仅有20万患者置换髋、膝关节,这是发达国家每年手术量的1/10。闫主任表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能有效改善并提高患者的老年生活质量,并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未来人们换关节将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不可讳言,很多人对关节置换存有一定的认识误区,有人以为关节置换就是换假肢,还有人以为人工关节置换就像给汽车换轴承一样,将有病的关节切除,再换上人工制造的金属关节。其实关节置换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然后给修整后的关节面“镶上”人工关节,这就像给坏牙安装一副“牙套”一样。“有越来越多的人正确认识关节置换,这是目前公认的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功能最有效的方法。”

  给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置换关节,闫主任坦言必须做好所有的风险评估,“关节置换术其实不难,除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外,还要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首先控制治疗老人其他病症,让老人血压和心脏状态保持良好,老人年龄大,防止心衰,全麻更要小心操作。我们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成熟的技术,可以充分保障手术效果。”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