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成立胸痛中心 全新救治网络扫除胸痛三道坎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越来越多的“心病”袭击着我们身边的人。

  据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临床统计,该院冠心病PCI年介入量由2003年765例增至2013年2763例。

  心血管疾病,排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但令人心痛的是,造成这一原因并不仅仅是现代人复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无序的医疗市场和滞后的医疗模式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心血管疾病说可怕也可怕,很短时间内便可致命;说不可怕也不可怕,只要进行及时救治,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可以被挽救。”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主任韩冰说。

  11月1日,一种全新的医疗管理体系被引入——徐州市胸痛中心在市中心医院正式成立。它将对我市现有医疗体系产生怎样的冲击?能否有效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建起一个全新的心血管疾病救治网络?是否能有效提高心脏病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心痛的离别

  面对父亲的离世,赵林十分悲痛。

  12天前的那个夜里,赵父突然急剧胸痛,同时出现低热、呼吸困难等现象。赵林忙将父亲送到附近的县医院,医生诊断为肺炎。然而,仅仅不到两天,父亲开始咳血,病情加重。等到120将父亲转送市区三级医院时,专家会诊的结果是“肺梗塞”,尽管经过全力抢救,还是在几天后去世了。

  赵林的悲愤不仅仅是由于县医院的误诊。“我上网查过资料,肺梗塞的误诊率很高,我知道对于县医院来说,他们的能力有限。但是,面对高达70%以上的误诊率,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流向基层,让这样的悲剧别再发生吗?”

  徐州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心脏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市中心医院院长张培影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的统计,在我市,70%到80%的急性心梗患者需要至少两个小时才能被送达医院,肺梗塞的基层医院误诊率达到70%以上,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院外死亡率达到90%以上,因为患者甚至很多医生囿于有限的经验和技术,根本无法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

  这三类心血管疾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胸痛。当这个先兆出现时,如果患者能够在两小时抢救“黄金时间”内赶到医院并接受有效救治,那么大多数的悲剧都可以避免。

  “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希望,时间就是机会。”张培影说:“病人发病后,两个小时内是最好救治时机,而若能在90分钟内得到救治,生存率和康复率能够提高数倍。”

  三道坎,绊住希望

  “心脏病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绝大部分是可以挽救的。”接受采访时,韩冰一再强调。

  他所领导的徐州市心脏诊疗中心是淮海经济区首个心脏病专业治疗中心,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等先进技术应用。

  韩冰说,除患者本身对医学常识的匮乏外,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有三道门槛将很多患者拦在了希望的门外。一是患者入院或转院手续繁琐,各环节无有效链接,耗费大量时间;二是患者进入的医院未必有足够的技术和条件进行救治;三是院前救护和院内救护的脱节,信息沟通不畅导致患者在院前救护中无法得到专业救治,延误了治疗时机。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病人感到胸痛,他怀疑自己有冠心病症状,就迅速拨打120寻求帮助。在从120到医院的路上,由于救护车上的医生并不是心血管科医生,最多只能帮他做一个心电图,但无法根据心电图做出专业诊断,更不能及时让患者吃上药。

  很多时候,患者选择的医院也是没有救治条件的,常常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即便诊断出来也不能实施有效救治,只能选择转院。第二次及时救治的机会,也就没有把握住。

  等到患者被转到有条件的医院来,医生又要对其进行会诊、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术前准备,然后进行抢救。“你想想看,这之间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心脏病患者的抢救时间几乎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啊!”韩冰痛心地说。

  因此,如果患者能够在发现胸痛后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指导,并立即住进有救治条件的医院,那么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显然能够大幅提升。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现实条件下,徐州市胸痛中心应运而生。这是淮海经济区首家胸痛中心,它以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为核心,与各县区的医院、中医院以及120整合,以医疗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起覆盖全徐州的协同胸痛救治网络,将院前急救与医院内抢救无缝衔接、分级救治和协同救治并举,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的新模式。

  新模式,“心”希望

  事实让我们感到欣慰。

  徐州市胸痛中心从10月开始试运行。40岁的陆先生借助这个先进的管理网络,逃出了死神的魔掌。

  10月28日傍晚,市中心医院急诊室,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专家王海波早早等候在这里,半个小时前,王海波接到消息,一位40多岁的男子开始从一家基层医院向市中心医院转院。

  这名男子就是陆先生。因为胸痛和胸闷,他被家人送进当地医院。通过胸痛中心联动网络,医院将陆先生的检查结果实时传输给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值班医生组织专家会诊,认为陆先生出现了急性心梗,情况危急。

  在等待患者到来的时间里,王海波已通过电话,及时与首先接诊的基层医院医生以及这名男子的家属进行了沟通,并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晚上6点多,急救车抵达市中心医院。绿色通道早已打开,术前准备已就绪,陆先生直接被推入手术室,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手术。手术在1个小时之内完成。

  晚上7点多,陆先生被送入市中心医院CCU。大约在一周之内,他就可以出院了。

  “胸痛中心并不是一个实体中心,而是通过引进先进的、规范化医院管理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虚拟化管理平台,在不改动医院现有科室设置的情况下实体运作,实现充分资源整合及高度医疗信息化管理和高效率。”韩冰介绍说:“我们已经在各县区建立了6个分中心,而且在两台救护车上安装了移动监护系统,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目前我们正在和120积极开展合作,将这个网络覆盖到更多院前急救范围。”

  简单说来,胸痛中心是一个辐射状的管理网络,网络的中心是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网络的各个端点分布在县级医院和120急救车上,24小时实时互动。

  韩冰介绍说,目前6个分中心的联体医院以及两台急救车上,都已配置由IVT公司研发的“扁鹊飞救”系统。该系统采用世界领先的无线传输技术,实时将网络中任一医院胸痛患者心电、血氧、血压、心率、血糖、肌钙蛋白及抢救现场的音视频、基层医院的医学影像,实时上传给胸痛中心专家,让胸痛中心专家能够实时远程指挥抢救,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对接,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患者未到急救人员先到,大大缩短救治时间。同时,该系统还配备时间质控管理系统,以便对救治时间进行质控管理。

  在11月1日徐州市胸痛中心成立仪式上,相关学者提到,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通过胸痛中心急救网远程控制系统,最少可为胸痛患者节约30到60分钟的抢救时间,可以使急性胸痛病人在接触医疗的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

  “即便在美国等医疗技术发达国家,在没有建立胸痛中心前,胸痛患者治愈率只有40%左右;建立胸痛中心后,治愈率能达到80%—90%以上。”韩冰说。

  诊疗与国际并轨

  胸痛中心及胸痛急救网的建设是国际医疗趋势,是目前已验证的整合医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最佳胸痛治疗模式,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院建立起胸痛中心。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脏病专家、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外聘专家霍勇教授评价说:“胸痛中心的建立,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普遍要求。它关注的重点,是医疗管理方式的改进。利用信息设备的即时性、低出错率、高运行效率,替代传统模式下以人工为主的作业方式,克服信息沟通不畅、资源整合不充分、运行效率低、医疗过程欠规范等弊端。”

  为完善胸痛中心管理网络,提升基层心血管科医生的诊疗水平极为重要。毕竟,在胸痛中心的网络中,他们是最基础的末端端点。

  11月2日,首批胸痛中心基层医生培训在市中心医院举办。来自6家徐州县级医院的70多名医生参加培训。未来,还会有更多基层医生接受培训。随着胸痛中心网络不断扩大,它将逐渐覆盖全市所有二三级医院,并进一步与河南、山东、安徽等周边地区县级医院合作,形成淮海经济区胸痛急救网络。

  “我们相信,通过胸痛中心的努力,将让淮海经济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真正实现‘心’无所惧。”张培影如是说。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