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均新发结直肠癌病例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攀升;一些地区发病率排位由20年前的前10位变为现在的前5位。九曲十八弯的肠子哪里发生了病变,医生传统的做法是令患者倍感痛苦的消化镜检查。徐医附院消化内科引进的胶囊内镜,却可以把“无人侦察机”开进消化道,患者只要吞下一颗胶囊,医生就能把隐藏在患者肠胃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从而无痛苦又安全地完成检查任务。
·话题一·
【病例】反复黑便 原来患了小肠间质瘤
家住西苑的刘女士最近半年来总不得“消停”:大便都是黑色的,反反复复,头晕、乏力,人也日渐消瘦。到附近医院去检查,医生给她做了胃镜、结肠镜检查,却没发现问题。万般无奈的刘女士只好求助于徐医附院,在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玲使用“胶囊内镜”为她进行了检查,原来是小肠间质瘤惹的祸。
查到了病因,就能对症下药。刘女士被转到外科做了手术,切除了小肠间质瘤,现在已经能跑能跳,非常健康。
【检查】胶囊内镜———小肠病变的侦察兵
“对于小肠病变的检查,常规胃镜、结肠镜很难进入小肠做全面检查,而全消化道的钡餐检查,又因小肠在腹腔内存在较多盘曲,对病变存在与位置、性质等诊断有限。后来出现的小肠镜原理与常规胃肠镜相同,均耗时长,不但使病人痛苦增大,并且对医生技术水平要求高。”徐医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玲说,“胶囊内镜”的诞生开辟了内镜技术医学应用的新领域,是消化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内镜发展的革命与方向。
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是:患者穿上配备信号接收器的马甲,像服药一样用水将智能胶囊吞下,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沿着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并对经过的腔段连续摄像,以数字信号把图像传输给病人马甲上随身携带的信号接收器进行存储记录,工作时间达8—10小时。医生再将信号接收器上的数据下载到电脑中,通过分析图像记录仪所记录的图像就可以了解病人整个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使命完成后,胶囊将会顺着胃肠道自然排出患者体外。“这种方法,具有检查方便、安全、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
专家推荐
主任医师,徐州市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成员,徐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徐州市残疾军人残情医学鉴定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专家库成员。
一直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危重、疑难病症,擅长内镜检查及治疗。先后参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获优秀论文奖。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诊断】易与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很多医护人员都容易把这个瘤与消化道疾病相混淆,长期被误认为是来源于平滑肌的肿瘤。”徐医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许统俭告诉记者,间质瘤的发生与胃肠道一种间质细胞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受到特定基因突变的“连累”,此基因突变能活化人体内的一种酶,从而导致间质瘤细胞不断增殖生长。“随着胃肠间质瘤逐渐被认识,病例数也比过去大幅度增加。男女罹患胃肠道间质瘤的机会大致相等。”
据许统俭副主任医师介绍,此病多数发生于40-80岁之间,儿童患此病者较为少见。胃肠道间质瘤最常发生于胃部,大约占60%~70%,其次是小肠,占20%~30%, 结肠和直肠仅占5%。“体积较小的间质瘤(2cm以下)常无症状。随着瘤体的增大,常可出现的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部包块、黑便和贫血,这些症状也是非特异性的,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疾病。”
专家推荐
许统俭
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内科专业20余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危重、疑难病症,擅长消化道各种内镜的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支架、扩张、取异物、息肉摘除、黏膜切除等相关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人体腹中5至7米长的小肠,一向是胃镜、肠镜检查无法涉足的“盲区”。长期以来,我国小肠疾病的准确诊断率只有10%。“胶囊内镜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且与胃镜和肠镜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刘玲副主任医师表示,徐医附院引进的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度高、工作时间长、图像拍摄速度快、胶囊尺寸小易吞服、观察范围广,只需要用水服下一颗智能胶囊,每次检查可获取整个胃肠道约5万张左右高清图像资料。在临床价值上的定位主要有:一是舒适检查手段,满足耐受性较差的人群查病和高端人群查体;二是综合诊治手段,与其他消化道检查手段配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三是小肠突破手段,在传统检查方法不能达到的小肠内实现真彩图像检查。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即时了解更多就诊信息
·话题二·
大吃大喝小心急性胰腺炎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平日里应酬也多,饭桌上自然少不了觥筹交错。而有些年轻人自恃身体健康,饮食不加节制,吃饭时胡吃海喝,又喜欢拼酒,在一顿饭里吃大量鸡鸭鱼肉等高蛋白质及高脂肪类食物,一下子刺激了胰腺,让它急速分泌大量的胰液来消化这些油腻的食物,结果导致急性胰腺炎。
徐医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滕一农指出,胆结石、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是导致胰腺炎发生的三大因素,60%-70%的胰腺炎源于这三大因素。而据统计,每年节假日期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也是医院里并不陌生的人群。“最关键是,重症急性胰腺炎非常凶险,发病很快,如果抢救不及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以前全国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平均死亡率高达25%-30%,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和重视。”
胡吃海喝导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小张过年回家,在同学聚会时跟同学豪饮了一晚上,又吃了海鲜、各种肉食等杂七杂八的食物,之后回家倒头便睡。第二天上午开始直喊肚子疼,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徐医附院消化内科,检查后医生确诊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滕一农主任医师介绍,过年期间这样的病人非常典型。往往在大吃大喝后,上腹出现剧痛,如果能排除胃肠疾病、心血管疾病、腹膜炎等,再加上血中淀粉酶增高明显,基本可以确诊。“急性胰腺炎多发生于青壮年,且男性多于女性。近年,人们吃得越来越好,胰腺炎也有增多趋势。”
节假日常见的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节假日常见的急腹症,大量饮酒、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都会刺激胰腺导致胰腺水肿甚至引发炎症。滕一农主任介绍,胰腺是人体极为重要的腺体器官,它既有分泌胰岛素的内分泌功能,又有分泌胰液的外分泌功能。酒精会直接刺激胰液分泌,诱发急性酒精性胰腺炎甚至坏死。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很高,重症病人的死亡率达到50%以上。胰腺炎与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并称临床猝死三大疾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发生急性胰腺炎之后,不少患者以为是喝酒过度引起酒精中毒或伤到胃了,休息一下即可,没有采取急救措施,最后发现情况严重时,往往为时已晚。
刘玲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消化内科专业10余年。熟悉掌握消化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治和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支架植入、扩张、取异物、息肉摘除、黏膜切除等相关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胆管炎的抢救及各种疑难病例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慢性腹痛的诊治。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专家推荐
█ 支招
许统俭副主任医师提醒,患有胆结石的人更要小心谨慎,切忌吃得太油腻,过度饮酒。因为,胆结石尤其是多发性的小胆结石,很容易在胆囊强烈收缩时从胆囊脱落入胆管,卡在“共同通道”处,造成急性胰腺炎。
通常,胰腺炎并不是在餐桌上即刻发生,常常是在酒宴过后当晚或第二天才发生。患者最先表现为程度不等的上腹发胀、疼痛、恶心呕吐、不想吃饭等,此时,病人多已自觉禁食,家人却常常以关爱的心情力劝病人多少吃点东西,殊不知这种关心却是引起胰腺炎加重恶化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进食能刺激胰液和胆汁更多地分泌,加重“共同通道”的梗阻,火上浇油,使轻型胰腺炎重症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禁食禁水,先“饿”一段时间。若仍不见好转,就必须及时到医院处理。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