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心医院微创疗法:大腿开2毫米口拆脑瘤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消息:据统计脑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存活的病例,1/3可在1月内发生再次出血。患者每出血一次,就可能增加 30 %的死亡率和 30 %的残废率;如果出血达 3 次以上,就可谓九死一生了 。

  什么是脑动脉瘤?如何治疗?怎么确诊?本期“三新聚焦”邀请徐州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李国均主任向您着重介绍脑瘤的介入治疗,一种治疗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的微创疗法。

  什么是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为脑动脉瘤。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有关。脑动脉瘤多见于脑底动脉分叉之处。按其发病部位,4/5位于颈内动脉系统及其分支; 约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动脉瘤破裂时,常有前驱症状如头痛,继之发生出血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征,随之出现颅内压增高。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相应部位的神经定位症状。动脉瘤出血较多者,病情多急剧恶化,出现脑疝危象,危及患者生命。

  脑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外科夹闭术

  脑动脉瘤传统上采用开颅夹闭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时,在相应的部位切除部分颅骨,探查脑和血管的情况,在发现动脉瘤后,小心地将它与周围的脑组织分离开来,然后用动脉瘤夹夹在动脉瘤的颈部,使之与供血动脉隔离。

  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发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动脉瘤夹的使用,夹闭术逐渐成为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不过,它仍然是一种侵入性的、技术上相对复杂的治疗过程。

  脑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介入微创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运用介入疗法治疗脑动脉瘤以来,经历了最开始的球囊技术、上世纪80年代的游离弹簧圈栓塞技术,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技术,操作性和安全性逐步得到增强,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熟。由于介入治疗损伤小,患者恢复快,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脑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为排除脑动脉瘤患者颅内的“定时炸弹”,恢复健康带来了福音;目前,脑动脉瘤的介入微创治疗也已经成为脑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著名演员赵本山的脑动脉瘤就是采用介入微创治疗的方法治愈的。

  介入微创疗法,通俗的说,就是在患者的大腿根处取一约2毫米的切口,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监视和引导下,医生将医用导管从这个切口处顺着血管接近生长脑瘤的病灶部位;在已经建立的导管中再顺序进入导丝、弹簧圈,把动脉瘤进行栓塞;而为了防止血栓结痂掉落堵塞血管,所以一般还要放一个支架在血管里,以确保血管的通畅。形象来说,介入微创疗法就像工人疏通管道一样,管道堵了我们就来疏通、打补丁,狭窄了就用工具把它撑起来,而这些均不需伤筋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