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累,因为我还年轻——记仁慈医院手外科护士季海燕

  全程导医网 徐州天使风采:26岁的季海燕,有多重身份:一个身份是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的病房护士,一个身份是5个月宝宝的妈妈,还有一个身份是军人的妻子。而这几个身份汇集于一身的含义就是两个字——辛苦。

  5月4日,清晨7:40,仁慈手外一病区的病房内,海燕说笑着为患者更换病号服,手指翻飞间,一粒粒的扣子,在胸前有秩序的排列。铺床、换床单、换被套、收拾桌子、帮病人换衣服,晨护工作,是海燕和同事们每天上班后的首要任务,每天,她都要负责30个左右的床位。

  “我得抓紧,一会儿8:20要开会。”说着,海燕推着车子疾步走向隔壁病房。一路忙下来,她的脸上,布满汗水。不过每到一个病床前患者亲切的呼唤“海燕来啦!”,让她缀满细密汗珠的脸庞都挂满微笑。

  “来,开个会。”手外一病区护士长寿学玲招呼道,刚完成晨护工作,来不及喘息的海燕和同事,围在一起,汇报今天的护理重点。病房里的早晨,就如同打仗一般,时间分秒必争。夜班小组各负责人快速汇报着病人情况,一个个数据,一条条名词,如炮仗般的语速,半点也容不得走神。

  “今天咱们病区一共有16个出院病人,数量比较多,咱们回去要挨个给病人说一下,让他们别着急。”寿学玲护士长接着说,“今天ICU还要下来一位病人。一会儿咱就到对面这个房间。这一屋都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护理时要特别注意。”

  护士长做完最后的总结,会议结束。整个过程持续仅仅5分钟。散会后,季海燕和其他护士一样,推着装满针剂的小推车,走向病房。

  “大爷,你叫什么?”“张XX。怎么每次都要问一遍,还怕打错吗?”为确保准确性,每次打针、换水前,海燕和同事都会认真核对输液患者姓名。

  踮起脚尖,将输液瓶挂到架子上后,海燕俯身,在胳膊上寻找目标位置,并快速下针。

  “海燕打的是真好,我的血管细,她一下子就能找着。”张大爷的话,引来同病房患者及家属的接连附和,笑弯的双眉透漏着海燕的开心。

  远处一声“交班”响起。给尚未来及打水的隔壁病人说一声,海燕便快速的跑向医生办公室。每天固定的交班会,不是一种仪式,而是“上一班”与“下一班”医护人员沟通患者情况的重要桥梁,每个人听的都很认真。

  此起彼伏的呼叫声在护士站响起,又到了该换第二瓶水的时候。“一个病人,平均有4-5瓶水。有的会更多。”交班会一结束,海燕便快速跑向病房,而我们的交流,只能在她去病房、回护士站、跟病人交流的间隙展开。

  据她们说,每天他们在病区来回跑的路程都是在2万步左右,每次下班回到家后都累的不想动。而作为新晋妈妈,季海燕显然更辛苦,“每天下班后我得带孩子,婆婆帮忙呆了一天很累,老公在部队帮不上忙,我父母还要照顾生病的奶奶”。

  海燕说,每天夜里照顾孩子休息也不好。为了方便照顾,她在医院附近租房子住,每天中午,婆婆会把孩子送来,方便她给孩子喂奶。

  11点刚过,海燕的婆婆推着5个月大的宝宝来到护士休息室,还为海燕带来了午饭。

  “哎呦,我们的小果果来啦。”护士长走到车前,不停的逗弄小家伙。以期能把他逗笑。

  白嫩的脸庞,如同藕节一般粉嫩的四肢,从果果身上,很容易看到长辈们的付出。海燕抱着儿子,一上午的劳累烟消云散,坐在床上看着儿子在怀里吃奶,年轻的海燕周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个小时后,午休结束。吃饱的小可爱,调皮的将双脚翘到推车上,躺着被奶奶推回家。

  “累吗?”我问。“不累,我还年轻。”她笑着说。目送载着娘俩的电梯合上,海燕转身回病区,下午的战役即将再次打响……

  后记

  护士的工作,像一列火车,准时准点按操作规范跑,一旦有了小孩,还得加长拉货。在护士节和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聚焦医院中一个特殊群体,那些刚刚做母亲和即将做母亲的人,我们希望能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医护人员繁华背后真实存在着的另一面。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