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邱述领主任:考前焦虑人人有 情绪管理很重要

2016-05-27 11:46
摘要:
紧张、焦虑都是考生考前普遍存在的不良心态。调查发现有75%以上的考生会出现烦恼、焦虑的情绪。面对高考这样一个人生关键挑战......徐州心理咨询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东方医院/心理频道:19岁的晓军(化名)是市区某高中一名正在紧张备战的高考生,但这是他第二次冲击高考了。晓军曾是班里名列前茅的好学生,但去年高考成绩揭晓后,晓军的总分数比较遗憾的没有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他不愿意上二本,在跟父母沟通后,他下决心复读一年。

  但是,在最近陆续进行的3轮月考中,他的成绩却意外地在走“下坡路”,后两次月考的成绩均不如第一轮月考的成绩,这让晓军的心情起了波澜,他开始担忧和害怕。想到自己如果努力复读仍然上不了好的一本,自己恐怕已经没有时间和勇气再去复读一年。

  此后,他做作业时开始感觉力不从心,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有时头脑中会反复出现一些数字、符号,比如“-5分”等,这些数字和符号就像幽灵一样,干扰他做题和复习,使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也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讲,有时拿起练习卷子,就感觉头脑里一阵阵发蒙,思维好像停滞了,以往在他看来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了,大脑一片空白。往往枯坐十几分钟还没解完一道题。

  在如此煎熬了大约一周以后,晓军感到自己一个人已经顶不住了,回家后哭着跟父母描述了自己近来学习遇到巨大障碍的感受和内心的那种挫败感,父母对此非常重视,帮他分析了很多可能,由于晓军主要的困扰是头脑里层出不穷的数字和符号,父母担心会不会是孩子的精神方面出了问题。

  一天后的周末,哓军的母亲陪伴儿子到专科医院就诊。经接诊他们的徐州东方人民医院精神科述领主任仔细询问及进行相关的心理检查后,初步诊断结果让他们松了一口气。原来,晓军目前虽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明显的考前焦虑表现,但只要主动调节与辅助治疗结合就能恢复。

  邱述领主任说,晓军主要是考前焦虑,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力不从心、头脑发蒙、大脑空白等。这是因为他接连几次考试失利而造成的。他潜意识里害怕再失败,心理过度紧张,是一种较严重的考试焦虑状态。他需要转移至正常的备考情绪反应中来:关注面临的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

  其实,紧张、焦虑都是考生考前普遍存在的不良心态。调查发现有75%以上的考生会出现烦恼、焦虑的情绪。面对高考这样一个人生关键挑战,会焦虑是正常的,但是考生由于长期备考,导致身心疲劳、压力增加,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焦虑烦躁、考前恐惧等问题,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发挥。目前离高考只剩2周时间,心态的影响会被放大,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实现有效备考,更能帮助考生在考试中稳定发挥,因此家长需格外重视观察孩子在备考阶段的情绪变化。

  积极应对:增强自信,学会自我减压

  针对越来越近的高考,结合本案例,邱主任对晓军和其他考生给出以下建议:

  正确地看待高考,淡化高考。高考是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一次分层筛选式的考试,它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我们展现自我、实现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机会。高考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条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道路通罗马,古今中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也取得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不能说考不上大学人生就完了;对高考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端正考试目的和动机。

  正确认识自我,有合理的目标。晓军希望自己考上一所好的一本,自我施压过大,造成了目前的这种考前焦虑状态。由于不懂调整、放松自己,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至于出现担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在状态的情况。因此建议晓军自我期望值不要太高,正确认识自我,可为自己设定一高一低两个目标,预防焦虑的产生;然后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将小目标分解到每一门功课、每一天、每一个小时,认真去做就行了。

  增强自信,学会自我减压。不要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否定自己,不要随意夸大别人的进步,打击自己的信心。要经常进行自我比较,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可在每天早上起床时对自己说:“我能行!”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可提高自信心,帮助自己走向成功的彼岸。当压力过大时,及时将自己的郁闷心情、紧张情绪向家人、朋友、老师倾诉,或者可以采用跑步、大哭等方式来尽量释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

  外力帮助:正确引导学生“情绪管理”

  老师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情绪管理:对于自我要求高的考生,要引导他们学会接纳自己,让他们认识到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会做,一时间出现“脑袋短路”的情况也正常,要学会放弃,要引导他思考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否合理。对于那种成绩不太好的,可以引导他们认识道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即使上了普通本科或者职业院校,重要的是学习有用的技能、与人相处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考生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复习和考试、不要改变日常生活习惯,把自己的焦虑传染给孩子。在剩下的2周内,家长最好别在孩子面前唠叨,不要渲染考试的艰难和考试的后果,尽量为孩子营造轻松、自然的家庭氛围。

  医生解析:以心理咨询治疗为主

  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说,考试焦虑一般分三个层面:

  生理成分: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心率加快,呼吸快而深,胃肠不适、多汗、尿频、头痛、腿软、动作僵硬、失眠、头昏脑胀、心乱如麻。

  认知成分:以担忧为特征,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形成的意识体验。智能发挥受到限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阻滞,知识点提取慢,记忆的准确性差,所以答题犹豫,联想狭窄。

  行为成分: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多,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胡乱答完卷子,早早逃离考场,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从而逃避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应对方面,通常以心理咨询、治疗为主,严重时也可考虑药物治疗做为补充。

  心理咨询、治疗

  如果自我减压并不能缓解紧张、焦虑等问题,需要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如进行相关的心理治疗:暗示治疗、放松治疗等等,消除紧张、焦虑,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适当的药物治疗

  如果症状较重,且其它方法效果不大,可以服用一些改善焦虑的药物,如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等,当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延伸阅读:焦虑其实是“积极应激”的本能

  正常人在面对困难或有危险的任务,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或危险发生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这种焦虑通常并不构成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

  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你正常应对、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事实上这时候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邱主任说,疏导的关键就是家人、心理咨询师、医生等这些帮助者能否帮助考生及时从自己的负面情绪循环中“跳出来”。

  他说:“当你用新的视角去看待困扰你的问题时,或许许多使你担忧、烦躁、焦虑的问题,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庸人自扰不如主动去应对。只要能改变老观念,你就会找回信心,把高考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对自己的超越,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考试,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最后祝愿全市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专家介绍:邱述领,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精神科专家,主任医师。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研修精神及心理咨询。对治疗各种精神障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先后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徐州心理咨询热线:0516-85707122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