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如果常感疲惫、肌肉疼痛、咽喉和多个关节疼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夜间盗汗、体重改变、睡眠障碍、腹部饱胀等,持续3个月以上就应考虑可能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昨天,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慢性疲劳综合征门诊的刘占东医师介绍说,慢性疲劳综合征专袭都市“工作狂”。
女工程师加班一年开始慢性疲劳
友谊医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门诊开诊不久,一位30多岁在某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的女工程师来此就诊。她因为参加所里的课题攻关,经常加班长达一年之久,课题结束后仍然经常感觉疲劳,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工作能力大不如前。虽进行了自我调节,但休息后疲劳仍不能缓解。
接诊的赵亚明大夫问诊后,对其进行了血、尿、便、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体检后初步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于是,赵亚明对其使用抗焦虑、镇静、安眠、补充B 族维生素及肉碱等药物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个月后,女工程师疲劳症状减轻,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不明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十几年来提出的一个较新的综合疾病综合征。在美国,有24%的成年人口有持续两周或以上的疲劳;他们其中的59%至64%无临床上的原因。近年研究表明,此类病人有自身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某些物质缺乏等诸多异常,因而在临床上该病日益受到重视。
西方国家经大量研究表明,该病还与必需脂肪酸缺乏、血中色氨酸改变、肉碱、B族维生素缺乏等各种因素有关。但是,目前该病确切病因仍不十分清楚。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是亚健康
国外研究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代谢、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明显异常,确实是疾病,1988年被美国疾控中心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而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它在医学上尚无严格的定义。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征最明显的不同是,后者有冷漠、空虚、孤独、无望、无助和轻率等表现。
今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中,82名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测试表明,70%的患者存在躯体不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抑郁或焦虑等心理异常现象。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绝非“亚健康”。
疲劳症状超过3个月应就诊
刘占东说,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学习负担沉重等原因,一些人时常会感到十分疲劳,一般情况下,自感疲劳的病人几天或一周后体力即可恢复。如疲劳超过一个月,可认为是持续疲劳;如果疲劳症状长于3个月,就应到医院及时就诊。
若疲劳持续半年以上,并伴有肌肉疼痛、头痛、低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夜间盗汗、体重改变、喉部酸痛、多个关节疼痛,即使睡眠充足,体力仍难以恢复,运动后疲劳感持续较长时间等症状,甚至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就可能患上了疲劳综合征或原发性慢性疲劳。刘占东指出,由于医学界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尚不深入,目前对其进一步危害尚不清楚。
生活规律可预防慢性疲劳
他提醒上班族,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首先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规律地生活,包括学习、工作、饮食、睡眠、运动等。同时,对负面情绪要正确进行自我调节,特别是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身心健康。若出现慢性疲劳症状,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