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赵后锋:心情总郁闷会生病 聊一聊笑一笑可缓解

2015-09-17 10:48
摘要:
很多躯体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情绪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持续的负面心理作用,会诱发一些躯体疾病的发生。想健康长寿,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徐州心理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东方医院/心理频道:很多躯体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情绪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持续的负面心理作用,会诱发一些躯体疾病的发生。想健康长寿,有意识地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之外,远离那些负面心理就很重要了。

  心情不好会引发躯体疾病

  中医理论指出五脏六腑、七情六欲都是相连相应的。肝主怨(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忧),肾主恐(惊)。所以,我们在实践中会发现,爱发怒的人,肝脏容易出问题,长期用脑思虑过多容易脾虚,忧伤过度容易伤肺。

  在很多的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个词叫“郁郁而终”,讲述有人持续处于抑郁状态,持续陷入多种负面心理状态,最后导致严重后果,说的就是这个原理。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专家赵后锋表示,心理学上把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据统计,在大城市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初诊病人中,有略高于1/3的病人是躯体性疾病,略低于1/3是心身疾病。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心身疾病在医院就诊的人数中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最常见的例如:冠心病、胃溃疡、高血压等。

  心身疾病是指与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心身疾病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躯体变化,如:哮喘患者确有支气管痉挛;溃疡病患者在其胃壁上确有溃疡病变。但它们的发病、发展、转化和防止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学认为,任何时候,只要有心理活动就有生理反应,如果不良的生理反应持续过久,就会造成躯体的伤害,甚至造成心身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心身疾病症状象征性地表现了病人隐藏的情绪需要,例如:哮喘病的喘息和咳嗽被视为“被压抑的为了得到帮助的哭喊”病人从内心里想得到母亲的照顾,过分依赖、幼稚;溃疡病看作是依赖和敌意被压抑、情感受挫着、雄心勃勃有干劲的人的结局;偏头痛的病人追求尽善尽美、死板、好争斗及妒忌。

  精神分析的学者们认为:特定的未解决的潜意识的冲突与一些躯体疾病有因果联系,被压抑的情绪和心理冲突可伴随某些躯体疾病。比如:高血压是由于压抑的焦虑或愤怒所致,大多数人受超我或社会规范制约,不能将愤怒表露出来,而压抑在心里,这种压抑的情绪不断刺激心血管,使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高血压。同时心理应激即由紧张刺激引起的生化改变导致自我损害,也是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是:紧张刺激→情绪反应→功能障碍→细胞疾病→组织机构改变。

  换一个角度来说,良好的心理、愉悦的心情,则可以有效降低躯体疾病的发作几率。想少生病,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有个好心情。“笑一笑,十年少”,这个说法大家都听说过吧,不解释了。

  如果心情不好,心理压力很重,如何缓解?这里,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1.倾诉和交流

  让知心的朋友知道你的事,为你分担。当产生不良情绪时,朋友们聚一聚,一壶清茶,一杯咖啡,一番心事倾述,消极情绪烟消云散。“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可以减轻痛苦”。

  2.哭泣流泪

  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人在情感激动时流出的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它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的压抑情绪。适当地哭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措施。哭可以为你解除情绪的紧张、内心的抑郁与烦恼,还可以促进生理上的新陈代谢。美国生物学博士费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人体健康的。人在流泪时可以把体内因紧张而产生的化学物质排出体外,可以缓解人的忧愁和悲伤。

  3.文字宣泄

  写日记,记录心情随笔,心中感慨杂谈,把自己心中的负性情绪转移到文字上,既安全又有益。

  4.看小说听音乐

  看愉快搞笑的小说和连续剧,让自己放声大笑。欣赏音乐或放声高歌。

  5.运动

  当你盛怒时,可以干些体力活,也可以出去跑几圈,把因盛怒发出的能量释放出来。当你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你会感到筋疲力尽。这时你的不愉快心情会基于平静,郁积的怒气也会消失一大半。

  6.保持一些嗜好

  在心情不好时,做一些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如:侍花弄草、观赏鸟语花香、挥毫书画、垂钓河边、高声朗读,这些看似与排除不良情绪无关的行为恰是一种以静制动的独特的宣泄方式,它是以清静雅致的态度平息心头怒气,从而排除沉重的压抑。这种方式往往是知识型社会成员的选择。

  专家介绍:赵后锋,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专家,医学、英语双学历,主任医师,徐州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兼东方医院心理二科主任。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授,徐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徐州市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心理援助组委员,徐州市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

  学术成就:担任《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与《中华现代内科杂志》常务编委。曾申报并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7项;发表专业论文52篇;主编高校教材《心理健康教程》,高等医学教材《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测量手册》教材编委、《少年儿童精神卫生指南》副主编。

  专业擅长: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精神疾病的临床用药筛选、健康、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

  门诊时间:周六全天

  徐州心理咨询热线:0516-85707122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