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着力改善医疗服务 力争三年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为促进我市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保证市民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将全面实施《徐州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从本月开始组织实施,至2017年12月汇总。市卫生计生委表示,在《方案》实施的3年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预约优先:推进网络、社区等多种方式

  《方案》首先对改善门诊服务提出要求,其中,深入推进预约诊疗为最大亮点。《方案》要求,完善市级区域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及医院自建预约平台功能,推进与省、市集约式预约诊疗平台直连。扩大预约比例,三级医院进一步增加开放预约的号源比例,2015年底,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30%,复诊预约率≥6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70%,2017年底分别达50%、80%、90%。

  推进基层转诊预约,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预约和转诊。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2015年底,力争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8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30%,2017年底分别达到100%和50%。

  落实“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和入院。各医院积极推进网络(门户网站、微信等)、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短信、社区和乡镇基层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预约,加强预约诊疗管理,确保预约成功率。

  专家门诊:杜绝“炒号”牟利行为

  一直以来,患者对“排队时间长、诊查时间短”,“病人信息没有隐私保护”以及专家号“一号难求”等现象颇多抱怨,此次《方案》中也有相应规定。

  要求医院根据就诊患者病种排序,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实行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努力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当天就诊且无需特殊准备的患者及时检查。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

  执行“一医一患一室”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除监护病房外,杜绝男、女患者同室现象。

  此外,积极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和专家门诊“中心制”。进一步加强紧缺专家门诊号的管理,想方设法杜绝“炒号”牟利行为。

  检查可靠:二级以上医院间互认

  在患者反映的看病就医问题中,重复检查与不合理用药属于热点问题,《方案》中也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鼓励医院为首次就诊患者建立规范的电子档案,以便再次就诊时及时识别,及时查阅相关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和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鼓励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患者就诊信息交流机制。

  同时,推广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只要检验检查结果可靠、临床确认不需再次检验检查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间实行互认。参加市级质控的医学检验结果,实行全市互认。根据国家标准,鼓励设置独立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影像检查等机构,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

  门诊输液:倡导减少或取消

  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倡导减少或取消门诊输液,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城乡基层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原则上不超过20种。至2017年底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危重患者:先救治后缴费

  要求各医院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急诊量较大的夏季、冬季等,配备急诊加强班。二、三级医院建立24小时生命救援队,配齐相应的抢救设施,实行全天候待命。

  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调度指挥,接到呼救信息后,无特殊情况下,农村30分钟内、城市(含县城区)10-15分钟内救护车赶到现场规范开展救治、转运。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

  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

  《方案》明确要求,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落实应急救助制度,要求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