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布十大“健康杀手” 心脑疾病仍居首位


   www.qcdy.com  2007年03月26日08:08 扬子晚报 

  南京2006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调查昨天在南京市疾控中心新鲜出炉,同时公布的还有南京市2006年前十位死因和单病种前十位死因。负责调查统计的专家介绍,在这个“死亡谱”中,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名列致死单病种前三位。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成青壮年致死三大“杀手”。

  数据篇


  2006年南京市十个区,死亡18535人,死亡率为5.00%。,这与前年5.16%。的死亡率相比,略有下降。15~59岁的青壮年,死亡率为1.23%。,男性为1.56%。,女性为0.86%。。

 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调查发现,2006年南京市十个区平均人口数为3704727人,其中男性1900911、女性1803816,死亡18535人,死亡率为5.00%。,这与前年5.16%。的死亡率相比,略有下降。此次男性死亡率要远远大于女性。其中,男性死亡率为5.40%。,女性死亡率为4.58%。。2006年南京市的出生数为23726,出生率为6.40%。,与2005年相比多出生2723人,上升了12.96%。
  调查同时发现,婴儿的死亡率为4.62%。,比前年的5.64%。下降了不少。此次婴儿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其他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前年婴儿头号夺命杀手“先天性心脏病”退出前三名,对此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周陵副主任医师指出,先心病退出前三甲主要是和家长健康意识增加有关。此次新生儿的死亡率是2.6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总数的55.36%。

  心脑疾病仍是头号杀手

  在2006年的前十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他疾病。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科梁亚琼医师指出,市民对“循环系统”疾病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其实此次统计的循环系统疾病就是脑血管病和心脏病。15~59岁的青壮年组与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调查显示肿瘤夺去了大多数人的性命。其中青壮年组死亡率为1.23%。,男性为1.56%。,女性为0.86%。。其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老年组死亡率为34.14%。男性为39.12%。女性为29.88%。老年组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疾病篇

  在此次的调查中,南京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们不仅对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而且还对致死的疾病进行了单病种分析。作为此次调查主要负责人的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科梁亚琼医师,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

  癌症夺命三甲:肺胃肝

  调查显示,此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190.27/10万,占总死亡数的38.03%;男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187.65/10万;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193.04/10万。其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数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的56.28%,其次为心脏病,死亡数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的40.08%。

  调查显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0.28/10万,占总死亡数的32.04%。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占恶性肿瘤总死亡数为24.13%、21.10%、8.32%。专家指出,我国每年新发生的癌症病人约160万,死于癌症的约130万,江苏是肿瘤高发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富贵病:继续上升

  梁亚琼医师指出,市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7.54岁,男性为75.32岁,女性为79.84岁,比去年分别上升了0.34岁,0.06岁,0.65岁。和2005年相比,南京市2006年前十位死因的种类和排序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与以前相比,南京2006年的“死亡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多年前的“死亡谱”中,1981年排在第五的传染病到1995年退到了第十位,从2002年开始,“死亡谱”前十名里面已经没有了传染病。与此同时,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挤到了“死亡谱”前十名里面,从构成比来看,1981年还是1.58%,到1995年就蹿到了2.30%,从2000年开始,比例基本上在3%以上。

 防范篇

  在南京市2006年前十位死因中,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死亡率远远超过了其他的疾病。记者昨晚连线了南京几家大医院的相关专家请他们为市民对几种排名靠前的疾病支招防范技巧。

 脑血管病:提高保健意识
 
 南京市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赵杨博士指出,许多脑血管病人对预防的知识毫无所知,有的人虽然知道,但从不加以防范,更多的人则依赖于药物的作用。怎样加强自身的保护,努力纠正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避免发病的诱发因素,认识脑血管病的先兆征象,采取自我保健方法等等,这些均属于“一级预防”的措施,已经开始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例如,一名年轻的高血压病人自己应该从早期即开始注意和采取包括生活,饮食,锻炼在内的防治措施;至于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疾病后,采取自身的预防保健措施仍有积极意义。脑血管病的发病和发生规律中除了遗传因素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环境因素,而外在环境的控制是靠人的主观努力的。譬如,情绪的控制,生活的规律,饮食的合理以及体育锻炼。

  肿瘤:防癌先改善生活习惯

  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刘宝瑞教授指出,癌细胞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任何正常的细胞需经十年以上或数十年的诱导、刺激才可能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癌症的潜伏期长达十年以上才会被发现,这期间如果改善致癌诱因,如从饮食习惯、生活作息及压力上着手改善,癌细胞的形成随时可以停止。致癌因子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生活压力、情绪的急剧转变等都是引诱癌症病发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人体可能衍生的癌症至少有两百种以上。所以良好的饮食习惯、不食用施用农药食品、远离烟害和辐射及避免情绪过度起伏是应有的防癌之道。


  通讯员 范华峰 本报记者 孙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