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的肿瘤诊疗三大趋势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当今医学领域里发展较快、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学科之一,肿瘤学科发展具有代表性,其呈现出来的诸多发展趋势,也充分揭示了当前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的方向。

  强化体系建设 注重资源下沉

  2011年,我国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立了国家癌症中心,并以此为核心在各地建立肿瘤质控中心,推广肿瘤的规范化治疗。随着肿瘤防控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从国家级到省级,并进一步向县级延伸的肿瘤质控体系,从根本上夯实我国肿瘤防治体系的基础。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强化肿瘤防治体系,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涉及肿瘤防控规划、癌症筛查、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助力药品和治疗手段研发与推广的政策措施,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例如,为了做好癌症筛查与早期诊断,我国目前已经开展了多项癌症筛查项目,如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等,并在一些地区建立了早期诊断网络,大大提高早期发现率和诊断准确性,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为了实现肿瘤同质化治疗,大医院需要与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建立起完善的协作机制,以确保医疗服务在不同机构之间的同质性。在医联体内,肿瘤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加快分级诊疗格局的形成。大医院的肿瘤防治技术、能力和资源不断向下辐射,造福更多基层老百姓,并在推进规范化诊疗、探索临床诊疗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药物快速迭代 患者体验提升

  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肿瘤诊疗技术与国际水平保持接轨,肿瘤治疗的最前沿已进入靶向和免疫治疗时代。伴随着我国医疗质量和诊疗能力的显著提升,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也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乳腺癌、肺癌等患者通过创新药物治疗已可实现长期生存。

  传统靶向和免疫肿瘤药物大多数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随着肿瘤治疗迈向慢病化管理时代,长期静脉治疗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很大挑战:一是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的社会劳动力损失且占用医疗资源多;二是并发症风险和潜在费用支出进一步增加,且部分静脉通路不良患者有可能因无法建立静脉通路而丧失治疗机会。

  治疗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使得皮下制剂成为中国肿瘤领域新药研发的新风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2年10月批准了皮下注射剂型的新赫赛汀—曲妥珠单抗注射液正式在国内上市,是国内上市的首个乳腺癌抗体类皮下制剂;EGFR/c-Met双抗皮下注射新剂型也已在中国申报上市,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帕博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剂型也在中国启动了肺癌三期临床试验。

  以乳腺癌治疗为例,作为抗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治疗的基石药物,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的上市多维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助力患者更好回归社会和生活。PrefHER临床研究报告的患者偏好结果表明,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约90%的患者首选接受皮下制剂治疗,节省时间和减少疼痛/不适/副作用是患者首选皮下制剂的主要原因。

  诊疗模式创新 系统提质增效

  在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的同时,临床工作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亟待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肿瘤诊疗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皮下剂型契合日间诊疗趋势,探索医疗服务创新,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为例,其2~5分钟便捷给药的特点,可进一步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释放优质医疗资源,助力学科建设。此外,其固定剂量、无需根据患者公斤体重计算给药的模式,对降低院感风险、提升用药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更简单的操作也降低了靶向药物使用门槛,助力分级诊疗下的标准化治疗,提升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

  在肿瘤防治领域,尽管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进展和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待解,包括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较低、老百姓就医负担依然较大、就医体验亟待提升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共同努力,构建更高效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照顾,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来源:健康报)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